第六届湖南艺术节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文艺工作者、戏迷、群众纷纷参与其中,大家围绕参演剧目、演员以及戏剧传承发展等畅所欲言。

艺术节期间,全省基层院团的专家们共同探讨传统戏曲的传承发展
怀化市鹤城区阳戏保护传承中心:黄琼
“一部好戏只能维持一时,只有传承能真正救活一个剧种。通过本届艺术节,让我看到了每个剧种之间的不同特色,一个剧团只有培养自己的演员才能长久立足,只有为我们的演员搭建更多像艺术节这样的平台,才能更好的出人出戏。”

专家们纷纷畅所欲言
戏剧界专家:胡安娜
“此次艺术节参演的剧目都是为人民抒情、与时代紧密结合,因此才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如复排经典剧目湘剧《十五贯》便是巧妙地找到了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我认为,我们的基层文艺院团要着眼生活、关注人民,小剧种、小视角也可以很好地演绎大主题。”

现代花鼓戏《良心结》演出现场
郴州市艺术研究所:许贤志
“这么多优秀戏剧的演出充分彰显了我们基层戏剧人的文化担当,用艺术节来把我们的优秀剧目反映出来,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文艺工作者要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推出优秀戏剧剧目,通过优秀剧目的创作生产来创品牌、增实力、扩影响。”

民族歌剧《英·雄》演出现场
设计师:李杨汪
“我这次是听同事介绍,特意陪爸妈一起过来看剧的,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这次来到现场,感觉特别震撼,演员们都是同声表演,加上奏乐,现场感特别强烈!”

花鼓戏《耀邦回乡》演出现场
老党员:刘三爹
“花鼓戏《耀邦回乡》没有将伟人形象‘脸谱化’‘符号化’,而是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以情动人。看了这部戏,就像上了一堂党课,让我接受了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也为自己是老党员感到骄傲。”

湘剧《玉龙飞驰》演出现场
大二学生:谢肖翔
“这次我来第六届湖南艺术节当志愿者,学习到了好多,以前对于戏剧不是很了解,但是现在,它已经成为我的爱好之一了。这次艺术节,我觉得十分精彩,每天看到演员们认真努力地练习,真的要为他们的敬业精神点赞。”

退休老人陈梅芳特意拉着好姐妹一起过来看湘剧
陈梅芳:退休老人
“我可是一位老戏迷,这是我第二次来听《玉龙飞驰》了,这部剧反映了时代的新面貌、新变化,特别的好,所以我还特意约了好姐妹一起过来看。第六届湖南艺术节把这么多的好剧汇集在一起,对于我们这些老戏迷来说,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