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免费注册
湖南公共文旅云>区县人文>乡愁系列—株洲荷塘

乡愁系列—株洲荷塘

发布时间: Fri Jun 09 15:42:34 GMT+08:00 2017 来源 : 株洲日报

荷塘区,因境内有荷塘铺、荷叶塘等地而得名,当地人喜种荷花。

荷塘区辖地解放前属湘潭、长沙两县,与醴陵、浏阳接壤,历代为兵家争夺之地。连通湖南、江西的湘赣古驿道经过这里,其中荷塘铺为株洲境内重要的驿站,荷塘区另一条驿道为株浏驿道,是清代株洲至浏阳的唯一通道。

湘赣驿道、株浏驿道既是株洲的文明通道,也是战略通道。

数千年的历史风雨,荷塘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存。

荷塘人说起荷塘,满怀激情与骄傲。老莱子墓、建宁故址、龙山寺、仙庾庙等等,无不蕴藏着一个个精彩的乡愁故事。

 

2e101c28-2861-4418-b47e-959b4decf497.jpg

仙庾景区

建宁故址——株洲城市之根

1800年前,孙权在株洲建造了建宁城,这是株洲建城之始。如今,再无建宁的蛛丝马迹,那么古建宁城到底在哪里?

今天的株洲人多为外地移民,他们曾想当然地以为,株洲解放街就是古代的建宁县城所在地,这是一个最大的误会。解放街其实是明代江西移民开发起来的,它的历史只有600年。

古建宁存世时期的城墙、房屋多为泥土夯就的,今天的考古学家要找到它,希望非常渺茫。

不过,古人还是清楚知道建宁城之所在,即今天的东湖公园一带。

 

87baafa3-4ad2-430d-bf74-4c19d6b3eb73.jpg

东湖公园

 

清代株洲本土的易慎谷(1787年——1823年),是一个非常热爱地方文化的诗人,刻有《蝉鸣集》问世。他对当时的株洲八景,如建宁故址、太尉碑、分袂亭等一一写诗赞美。他在《建宁故址》中写道:“碣断碑残历岁年,建宁遗迹渺难查;汉家争割东流逝,晋代山河落日斜;荒坂何年名旱草,平桥空自说长沙;欲知化鹤人归晚,城郭人民感慨赊。”

易慎谷的诗说明,那个如今荒草萋萋的叫旱草坪的地方当年就是建宁故址。诗中的“旱草”就是旱草坪。株洲《杨氏族谱》、《株洲市志》都记载,旱草坪就是今株洲渔场所在地。株洲解放后,政府在那里建起了水闸,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将旱草坪改造成了鱼塘。

《湘潭县志》记载,早在清代同治年间(1861—1875年),旱草坪附近的一郭姓居民房子附近山体崩裂,还发现了古城基和六朝时期的砖瓦。

陪同记者踏寻建宁故址的荷塘人感叹,株洲有幸,荷塘有幸,那座建宁故址,如今并没有沦为开发商的囊中之物,成为了东湖公园。

 

73cfe1b5-a27f-4657-8805-a8a2879fe349 (1).jpg

东湖公园

 

老莱子——给株洲留下了戏彩娱亲的典故

老莱子,与老子、孔子等生活时代差不多,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他还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

与许多愚孝故事不同的是,老莱子的孝充满着智慧。传说老莱子70多岁的时候,一次进门见父母不高兴,就扮老顽童,穿着小孩子的衣服在地上装傻,逗父母高兴,留下了戏彩娱亲的典故。

老莱子生活的时期,株洲尚属于越人的家园,但已经有相当多的楚人为躲避战乱而南下株洲等地。株洲的考古已经证实了这点。老莱子当时名气很大,楚王派人联系,要他出来做官,他辞谢,远走蒙山,后又辗转来到了株洲。但由于古代的信息不畅,古人称老莱子“不知所终”。

唐高祖、唐太宗和明太祖等均昭示寻找老莱子故居及墓庐,直到清康熙年间,在今株洲车辆厂附近发现老莱子墓碑,这是全国唯一的老莱子墓。“不知所终”的老莱子晚年定居并终老于株洲。这个结论已被学界认可。

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湘潭知县白憬(奉天镶白旗人、举人),从凌姓百姓手中赎地,建起老莱子园,立“古孝子老莱子墓”,还在附近修“莱子祠”, 门联书“灵钟楚国,业继蒙山。”

解放后,由于株洲车辆厂的建设,老莱子园、墓均被毁,但记者在仙庾庙发现了清代同治年间株洲居民捐款修缮老莱子墓的石碑。

据悉,荷塘区正拟打造中国孝文化博物馆。

 

bb61c569-6cb8-4337-ab33-9ebaebd0cc0d.jpg

老莱子捐碑

仙庾庙——乱世佳人的株洲故事

唐朝株洲,不仅有诗圣杜甫留下的足迹,也有唐代宗李豫的妃子沈氏在这里留下的故事。

仙庾庙位于今荷塘区仙庾岭,是为纪念仙庾娘娘所建。这里的“仙庾娘娘”,传说就是唐朝皇后沈氏(民间称她为沈珍珠)。

沈氏在新、旧《唐书》均有传,且篇幅不短。她是一个美貌、才华并重的奇女子,安史之乱后在洛阳被俘。丈夫李豫收复洛阳后,只带回了儿子李适,却没有把她接回长安,也没给她名分,于是出现了种种猜测。759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沈氏从此失踪。764年,当了皇帝的李豫立李适为太子,内心愧疚,下诏寻找沈氏。儿子李适即位后,继续寻找母亲。唐代寻访沈氏的工作持续了几十年,当时还出现了冒名顶替的“沈氏”。 寻找没有结果,最后为沈氏建衣冠冢于唐代宗陵。

 

1dc83ece-10b6-4753-8dd5-b74a76df4a41.jpg

仙庾塔

传说沈氏后来到了株洲,在仙庾庙修道做慈善,带发修行,随夫改姓李,叫李慈惠。清代出版的《蛟溪刘氏雁行集》有诗记载:“当年遗事说唐姬,李代桃僵君不知……竹泪迎风堕香玉,寸草哀露凝寒晶……”

因沈氏“慈沾黎庶,惠及苍生”,其善举感动乡邻,死后深得当地人怀念,每年重阳节,当地人都有纪念“仙庾娘娘”的活动,仙庾庙会现已被列为株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仙庾岭,不仅因仙庾庙而闻名,它本身也是株洲境内的名山,有仙庾八景,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咏景寄情之作。如清代诗人刘泽熙曾作有《题仙庾岭八景诗》。

0e8b7dfa-8eba-43cb-a0d7-f752dc835352.jpg0e8b7dfa-8eba-43cb-a0d7-f752dc835352.jpg

仙庾古庙

 

龙山寺——梁朝古刹今犹存

荷塘区不仅有颇负盛名的道观仙庾庙,还有株洲境内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的龙山寺。

龙山寺位于文化路,始建于中国佛教最兴盛的时期——梁武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

明朝万历年间,龙山寺重建,1881年(清光绪七年)再次重建。2003年起,思禅法师带领众弟子第四次对该寺进行了重建。

 

77960a0e-b1c6-42e5-8335-8c49e9f2fa54.jpg

龙山寺

龙山寺与古代的建宁县城很近,因此它的故事也与建宁故事息息相关。传说建宁故址旱草坪那一带经常发大水,有一年,许多房屋被淹,百姓流离失所,远走他乡。一个风水先生见此吟了一偈:“手捧龙山寺,脚踩茨菇寺,若是葬得中,代代出天子”。暗喻当地有一块宝地,因此即使遭灾,老百姓也不愿意离开那个地方了。

记者走访龙山寺,发现龙山寺这处梁朝古刹,如今面貌焕然一新:古色古香的山门,美轮美奂的庭院,惟妙惟肖的佛像,栩栩如生的雕刻。

今天的龙山寺已成为株洲市重点佛教场所。

 

4fb6b539-15a9-4ca6-925d-f4e7a623d832.jpg

龙山寺大雄宝殿

 

流芳园——泣血的记忆

因地处交通战略要道,荷塘自古就不太平,当地民谚:“有钱莫买荷塘铺,年年都有梁子过”(注:梁子泛指兵、匪)。因此,荷塘飘来的古韵遗风中,也会夹杂着血雨腥风。

流芳园,就是日军侵略株洲的一个见证。

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国军在今天的马鞍山、云田、蝶屏、明照乡等地构筑长沙的南防线。日军避开正面,走株浏古道,斜插进入株洲荷塘,正在这里修筑防御工事的中国军民遭遇突然袭击,死伤无数。9月28日,日军又与国军在这里展开激战,国军少将团长刘世炎在明照东流村壮烈牺牲。

此次,中国军民死伤累计2000多人,刘世炎是抗战时期在株洲境内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

1941年,当地乡民收集死难军民的遗骸,集中埋葬于古驿道旁的火把差地,并立碑志记,碑文刻:“抗敌阵亡,此土忠烈,中华民国三十年冬本乡士民公立”。民间俗称其为“千人堆”。

 

c38ed7a3-11ea-4ffe-afb4-192e9122f819.jpg

 

1987年,株洲市重修旧墓。

1994年,株洲市在其遗址基础上建成纪念性主题公园,命名为流芳园,2003年对其进行扩建,新增了碑帽和碑座,墓的直径增至6米,麻石筑成,四周植以高大苍翠的龙柏,显得庄严而凝重,墓碑上刻“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九个大字。

如今,流芳园已经成为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也是湖南省首批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之一。

 

f9e63a85-8188-498b-bc65-15be200b5516.jpg

f9e63a85-8188-498b-bc65-15be200b5516.jpg

 

荷塘沿革

夏以前,荷塘属三苗之地

商周时期,荷塘属越人之地。

战国时期,荷塘属楚地。

秦汉时期,荷塘属长沙。

东汉末年开始,建宁县治设荷塘。

西晋开始,荷塘属建宁侯国。

唐太宗贞观元年,建宁撤销,荷塘并入攸县。

唐玄宗时期,荷塘划属湘潭县。

1951年,株洲建市,荷塘划归株洲。

1969年,设立株洲东区。

1997年,成立株洲荷塘区。

注:蝶屏乡在1959年前一直属长沙。

【记者手记】

留住城市里的悠悠乡愁

乡愁,是我们精神家园的归依。随着社会的变迁,岁月的积淀,乡愁更是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传统元素与精神基因,是一种家国情怀。

就城市而言,那些普通的古迹,那些寻常的巷子,甚至一个历史典故,都是它的文脉,是市民的悠悠乡愁。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说得很简单,“对城里的每个人而言,一个城市不过是几条巷道、几间房子和几个人的组合。没有了这些,一个城市如同陨星,只剩下悲凉的记忆。”

时代更迭,在当今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正在失去自己的特色。我们每每走过一些大城市,常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豪华的酒店、超级市场、华丽的写字楼……

如何让城市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是一道难题。城市发展、高楼林立不能以割断文脉、弃置乡愁为代价。留住城市文脉,保护好城市的本土文化元素,才留得住我们的乡愁。

更得欣慰的是,走进荷塘,我们犹能感受那历史吹来的淳厚古风,能透过历史的云烟,唤醒自己心中那份久违的感动。

本文作者  佘意明

(鸣谢:荷塘区委宣传部、区旅游局为本文提供相关资料及图片)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31-286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