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免费注册
湖南公共文旅云>区县人文>乡愁系列—古镇朱亭

乡愁系列—古镇朱亭

发布时间: Thu Jun 08 17:22:49 GMT+08:00 2017 来源 : 株洲日报

朱亭,古称浦湾,位于株洲县南端,西临湘江,南接衡东。京广铁路一泻而下,京珠高速公路和S211穿境而过。全镇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2.57万人。其建制几经变革,1998年并入黄龙镇,2002年9月25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黄龙镇更名为朱亭镇。

朱亭作为一座古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千年而不衰。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大理学家朱熹偕同张栻同游南岳,途经朱亭,在港上木桥边歇宿,应当地人士请求,结亭讲学。后人纪其事,便将朱、张讲学之处称为“朱停”,亦曰“朱亭”。朱亭因之得名,从此奠定千年古镇的历史地位。

古镇朱亭,历史遗存十分丰富。拴马樟、朱张桥、龙潭书院、紫阳阁、挽洲岛、一苇亭、祖师殿、汪家井、天子岭和马蹄印等诸多历史景观,无不显示出千年古镇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78f3bc5c-178b-4a2e-9f5e-3cc3a0d277d3.jpg

 

【古镇记忆】

古街:麻石铺成,古色古香

炎炎夏日,走进朱亭古镇古街,麻石铺成的街道宽约3米,没有闹市喧嚣,一股沉静与厚重扑面而来。

纵观整个朱亭主镇区,主要由沿湘江分布的港街、正街、桌子街组成,纵横交错为“井”字。仔细对比会发现,街上的建筑风格和年代有着明显的差别。老街位于古镇北头,前临湘江,后靠十里长岭,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早在汉代即形成街市,至清代完善了3条街道。

沿湘江自南向北为正街,两旁店铺林立,均为木质结构,清一色的两层小楼,二楼临街为木质骑楼,户与户可通,骑楼下可设摊摆货。一楼墙体大都是特有的“摆石墙”。二楼隔墙大多以木头为框,中间以竹篾编织,两面糊上泥巴。

 

e2c5bf9d-d661-4c99-87d6-b2c736ff885e.jpg

古街

老街古色古香,独具魅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潇湘电影制片厂曾在此拍摄电影《金锁铜关》和《一个女人三台戏》外景。

500米长的古街上,还有部分房子有人居住,但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一座50余年历史的苏式建筑,颇为醒目,红砖条石砌成,过去为朱亭供销社,如今成了小卖部。正街上,有一座育婴堂,建于清乾隆年间,由乡人募捐,有房屋7栋,主要收养孤儿和弃婴,其中以女婴为主。民国26年,当地乡绅重整育婴堂,2005年毁于一场大火,房屋基本倒塌,现存大门和部分残墙,以及石碑一块。

 

45404a93-77fd-4921-8345-3d6d58e572ca.jpg

 朱亭镇的街道

正街尽头,就是港街,两街交汇处,有一座高大的石甬门,以麻石为基,红条石为框,上部为半月形,故名石拱门,门框白粉糊面,上书“大码头”三字,旁边依稀可见彩色绘画,系民国初期何氏家族集资公建。老街原有三座石拱门,两座已毁。

港街位于黄龙港旁,自西向东,长约300米,宽仅1.5米,鲜有人住。靠近朱亭港的一侧,当地政府已修建了一处休闲广场,红黄相间的地砖,与旁边古朴的麻石老街形成强烈对比。

古镇3条老街中,最短的要算桌子街了。小巧玲珑的古街,长100余米,四级向上递进,全为麻石铺成,历经千年沧桑,仍基本保持原貌。昔时,桌子街是桌子的世界,各家各户门口都摆放着一两张小桌,上面摆着香蜡纸炮。凡是去南岳进香朝拜的香客,都要在朱亭上岸,沿着桌子逐级往上,去祖师殿拜谒佛祖。而今,繁华景象早已不再。

 

 8a64d0a1-4a93-4202-bcb8-95fc2204a958 (1).jpg

古码头群: 9座码头,仅余两处

朱亭古镇濒临湘江,自古为商贾云集之地。早在汉代,因水上交通便利,水运业务繁忙。至清代,陆续修建9个码头,现仅余两处在用。

7月13日,湘江东岸的新码头(即古渡口),已有20年渡龄的文湘黔坐在渡船上,悠闲抽着烟。因为当天不是赶集日,乘船过渡者没有几人。“碰上赶集日,每天从王十万过河的村民有数百人。”

文湘黔介绍,过去,父辈都是摇着小木船摆渡,票价也便宜,只要两分钱。现在的大渡船,乘坐安全,每人收票2元,但坐船的越来越少。

2011年,朱亭古镇古码头群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为是义渡,碰上法定节假日,两岸村民可免费乘坐渡船过河。

湘江北去,与朱亭港相接,有一处码头名为大码头,建于民国初年,目前仍在使用。码头全部由麻石铺成,50多级台阶直通小港底部,码头旁建有一座占地数百平方米的货物仓库,仓库前半部为民居,后半部已坍塌。

沿朱亭港南岸前行不到200米,就是最具盛名的一苇亭码头了。码头现为水泥砌成,不见昔日原貌,六七条小渔船静静停靠码头边。这里,不再有人过渡,变成了并不多见的古镇渔船栖息之地。

 

bc64c080-af7c-41e9-ae86-650be8feb115 (1).jpg

 一苇亭码头

古遗址:岁月淹没,难觅踪迹

远古时代先人们的足迹,开拓了朱亭“农耕文化”之路;3000多年前的商周文化遗址——湾岭制陶文化遗址,巧夺天工的商、汉、晋、宋代历朝古文物的出土,重现了古镇的千年历史。

造物主珍爱,在朱亭古镇留下诸多历史遗存。但让人遗憾的是,而今,这些古遗址大多被毁被拆,难觅踪影。

朱亭,因朱熹曾在此停留讲学而名,所以关于朱熹的故事和遗址较多。朱张桥横跨朱亭港,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为木质桥梁。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秋,大理学家朱熹偕同岳麓书院的张栻游南岳途中,曾在一苇亭码头结庐讲学。乡民将木桥改建成一座三墩四孔石梁桥,取名朱张桥。1958年,因修建朱亭水闸,朱张桥被毁。在朱亭港街东头,一苇亭遗址已成为休闲广场。

朱亭人还在朱熹当年讲学的地方建起了龙潭书院,随着朱张的名气越来越响,这里的人们又建起了紫阳阁(朱熹别号紫阳)。但遗憾的是,这些建筑一毁二改,后来变成了学校、电影院,让人唏嘘。

距朱亭镇政府大门口不到100米,是一大片菜地,绿意葱葱。菜地前,建筑垃圾堆积,如果不是当地人介绍,根本不知道这就是鲁班庙遗址。“鲁班庙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清光绪二十一年重建,用石头堆砌而成。庙里供奉着一尊5米宽、6米高的鲁班像,香火很旺,每月初一、十五都会有很多木匠们来上香。”72岁的原朱亭镇教育办主任何伏立说,封建时代,朱亭鲁班庙非常有名气,是木匠师傅的精神寄托。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将鲁班庙拆除。后来附近居民建房,在残垣断壁中发现4块刻有文字的碑石镶嵌在墙壁里面。目前,4块石碑被搬运到居委会大院保存。

 

6778b5a7-cf0a-4ba2-ab4e-ffb7f45b5362.jpg

 

 

古道古桥古井,见证悠长历史

在古代,水路建码头,陆路修驿站,“五里一亭,十里一铺”。于是,在古镇朱亭,有码头、驿道也就不奇怪了。

朱亭长岭古道,就藏在镇政府大院旁围墙后面。整段驿道长约40米,轿车油门踏板似的坡度,铺在长岭山上,宽约2米,全部由麻石砌成,每块大小和现在的楼梯相当。大概是为了防滑和美观的缘故,每块麻石上规则地刻满长条刻纹。

古道什么年代修建?有着怎样的历史?记者走访镇区多位老人,均未得到准确答案。不过,我们从史书中找到了答案:朱亭自古是湘(湘潭)攸(攸县)衡(衡州)醴(醴陵)货物集散地。早在三国时期,此地就是一个人口稠密、市面繁华的集镇。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朱亭设邮驿,整修朱亭至攸、醴古道,路面扩宽到2至3米。

 

b76e3030-5f6b-4d54-9fb0-1fe6d399c9db.jpg

福祖桥

如今,古道上已长满青苔和杂草。拾级而上,细数一下,台阶总共86级。继续往上,却再也没有寻到遗迹。随行的何伏立说,早几年,长岭森林公路修建,驿道消失,旁边的茶亭也因山火的缘故,烧得只剩石柱。

朱亭多水,境内除湘江外,还有朱亭港、黄龙港、泉塘水、凤凰水等河溪,因此各式古桥很多,大多修建于清朝。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福祖桥,桥位于黄龙溪谷平原上,跨黄龙溪水,处于朱亭古街南通衡攸的古驿道上,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最初为木质便桥,至清道光元年,改建为三墩四孔石拱桥,桥长47米,宽5.3米,两侧安装有石栏杆,桥上建有风雨楼,两端各有石狮一对。而今,经过整修,风雨楼早已不在,桥面已不是当年的长条石,桥两边的护栏也变成水泥红砖材质,失去了原有的古朴风韵。

除了古道古桥,古井也是朱亭一处独特风景。古镇上有两口古井,一口叫吕家古井,一口为汪家古井。

吕家古井砌筑于清代,呈长方形,长约5米,宽约3米,深约0.5米,井壁用麻石砌成,从上往下三级台阶。水井位于山脚下,井水甘洌,常年不断,至今仍是古街居民的饮用水源。

汪家古井则位于朱亭港边,为省级文保单位,开凿于明洪武年间,曾有上、中、下三井,分别做居民饮用、洗漱、牲畜饮水之用。因水位抬升,现仅存上井,但水质浑浊,无法饮用。

 

595dd0ff-12e3-49a3-a194-ad98403e4d52.jpg

汪家古井

【古镇名胜】

1、拴马樟

拴马樟位于古街后狮子岭下千年古刹祖师殿旁边,传说为三国名将张飞的拴马桩。历经1800余年岁月沧桑,依然枝虬干挺,为国家一级古树。

2、挽洲岛

挽洲岛位于朱亭古镇西头约3公里处,是湘江自北向南的第一岛。公元769年3月,杜甫漂泊湘江时,曾登岛赋《次晚洲》一首:“参错云石稠,坡陀风涛壮。晚洲适知名,秀色固异状。棹经垂猿把,身在度鸟上。摆浪散帙妨,危沙折花当。羁离暂愉悦,羸老反惆怅。中原未解兵,吾得终疏放。”1949年8月,湖南解放的消息传到了洲上,洲上的农民为了表示翻身的热情,取挽救之意,将“晚洲”变成了“挽洲”。

3、朱亭林海

朱亭长岭林场位于古街背后,北起湘江河畔狮子岭,向南绵延数十里,至龙凤乡兴台村,与衡东县石湾林场练成一片。

长岭林场创建于1964年,经过十余年植树造林,人工造林数十万亩,誉满神州,曾被称为“人工林海之乡”而载入史册,多次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称赞。1977年7月5日,时任中共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亲临朱亭考察,称赞其“人工林海,名副其实”。1978年1月,《人民日报》以《人工林海之乡——株洲县》为题,报道了朱亭林区大搞植树造林的先进事迹。

 

436a9e8d-f354-496b-8297-168775555d40.jpg

拴马樟

 

【记者手记】传承历史,守望乡愁

古镇朱亭,历经千年岁月沧桑,仍散发出恒久而独特的光芒。

走进朱亭,犹如走进一本厚重的历史大书。在这本书中,保存完好的古码头群、古渡口,见证了昔日古镇商贸的繁荣发达;祖师殿、福音堂、五星祠、鲁班庙,承载着古镇的精神寄托。随处可见的古桥、古道、古亭、古树,以及文人墨客留下的壮丽诗篇,昭示着古镇厚重的历史渊源。

近年来,朱亭先后获批湖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省级特色镇、全国重点镇。为保护朱亭古镇的历史文化,我市已编制《朱亭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保持古镇原汁原貌的模样。未来,拥有丰厚旅游资源的朱亭镇,将被打造成富有儒学风采与江南气息的古镇,成为株洲的一张旅游名片。

历史是文化的印记,也是经典的传承。朱亭之独特魅力,就在于一个“古”字。传承历史,守望乡愁,朱亭古镇,这颗湘江明珠,将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李逸峰/文 张爱军 廖周平/图)

 

古镇沧桑.jpg

 

【相关链接】

自驾路线

1、高速:从京港澳高速朱亭互通口下,沿高速联络线到S211直行至马桥右转,沿县道XB33前行8公里即可到达朱亭古镇。

2、省道:从株洲县城渌口镇沿S211前行45公里,在马桥右拐经XB33县道前行8公里到达朱亭古镇。

(本版鸣谢《湘江明珠·古镇朱亭》编纂委员会,原朱亭镇教育办主任何伏立对此文有贡献)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31-286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