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画之外正气生
Fri Jan 18 00:00:00 GMT+08:00 2019剧评者:​广东汕头市丰华学校教师 张翠萍

回乡省亲,有幸亲临神农大剧院观赏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好评如潮的大型民族歌剧《英•雄》。湘音湘韵的民歌花鼓,扣人心弦的音乐旋律,新颖独特的舞美设计,名副其实的国家级佳作,令观众心潮澎湃,掌声雷动,油然而生深深的爱国敬意。

 

A22A4122.JPG

 

一、美好青春献祖国


     歌剧是融合音乐、舞蹈、舞美、声乐、表演众多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英•雄》讲述了中共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与丈夫何孟雄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全剧四幕:“初恋·俚歌”“热恋·酒歌”“苦恋·离歌”“生死恋·长歌”,塑造了一对可歌可泣的“英”“雄”夫妻形象。剧作者用“九月菊黄,重阳诗酒”交代时令,借“暮帷初透,新月含羞”抒发新婚的甜蜜之情。“风霜、雨雪、泥泞、沟壑”既象征社会的黑暗,又歌颂英雄坚贞不屈的顽强精神。剧本立意高远,红心跃动,彰显“楚有才,斯为甚”的湖湘文化,呈现给观众一道雅俗共赏的红色精神大餐。伯英与孟雄用生命践行自己的信仰;他们不畏强权、坚决斗争;维护正义、忠诚于党;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将人生定格在青春岁月里。演员王丽达、王传亮凭借生动感人的细节、质朴流畅的语言、优美动听的歌声塑造了熠熠生辉的英雄夫妻形象,谱写了催人泪下的“英雄”传奇。伯英躺在病床上,话外音: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逝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遗憾终身……伯英与孟雄用生命和坚守诠释了第一代共产党员的奋不顾身、勇于牺牲的精神。这个感人至深的热血故事让每位共产党员油然而生浩然正气。


二、美妙音乐唱英雄


音乐艺术的真谛是用美感带给人们愉悦,产生思想共鸣。民族歌剧《英•雄》博采众长,融合发展;湘楚文化特色浓郁,时代色彩鲜明。歌剧采用湖南民歌的曲调,35个唱段,运用了大量湘东民歌;吸收了“花鼓戏”的音乐素材的精华;把大筒、唢呐等民族乐器的音乐融入其中;借鉴西洋歌剧的手法,在唱段里加入了咏叹调,因现代流行因素的融入,灵动、鲜活的歌声吸引了许多年轻粉丝的眼球。《英•雄》具有古代民族音乐的艺术风格,体现剧作的时代背景与历史风貌;又融入新时代的创作理念、新的音乐元素,真正做到古今一体。配上180度的广角舞台、60多组音响带来360度的立体环绕声音,演绎了一场曲调优雅、旋律流畅的听觉盛宴。两位主演功底扎实,唱腔迂回百转,王丽达的演唱有中式的柔美悦耳,亦有西式的大气磅礴,每次二重唱,两位艺术家都声情并茂,震撼人心。序曲部分,做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不仅先声夺人,而且引人入胜。唱词“好花不怕霜雪打,霜雪越打花越红,好汉不怕生死炼,九死无悔,还剩一回也要逞英雄。”托物言志,既点明主旨,又礼赞英雄。民族歌剧《英•雄》用宛转悠扬的美妙音乐歌唱英雄,余音绕梁,回味绵长。

 

A22A4129.JPG

 

三、隽美画面绘英雄


歌剧中鲜活生动的内容,抑或是深刻凝重的内容,都需要靠舞台画面来表现,要使有限的舞台空间成为无限的音乐戏剧空间和人物心理空间,只能调动观众的情感和想象,来补充自己的直观感觉,升华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真正的共鸣。每次场景的切换,画面都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惊艳。民族歌剧《英•雄》借助灯光的变化,穿越时空,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凌晨,缪伯英不忍与父母告别,母轻唱“月光如水洒院落,风吹树叶影婆娑”,灯光随着剧情移动,画面交替,光影变化,父母合唱“山月也知人心事,半遮半掩躲云河”通过变化的灯光、艺术家精湛的表演,把父母对女儿的牵挂,刻画得淋漓尽致。《英•雄》融合光效、多媒体的现代艺术、声响等元素,描绘出一幅隽美的图画,带给现代观众全方位的视听享受和心灵启迪,给予观众多角度的审美体验,既彰显了中华美学的内涵,又增强了民族歌剧的感染力。红色经典演绎悲情诗意,隽美画面描绘英雄形象。


音画之外正气生。栩栩如生的英雄故事,多情灵动的湘韵旋律,万世流芳的红色文化,光大了湖湘文化,弘扬了爱国精神。在民族音乐的历史长河里,《英•雄》左岸再现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镌刻值得纪念的青春,中间流淌着赤子的爱国情怀。愿《英•雄》成为红色经典的丰碑,唱响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