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让株洲重返歌剧“江湖”
2019-01-17剧评者:《歌剧》杂志主编 游暐之

株洲曾是中国歌剧的重镇,被乔羽先生誉为“音乐之城,歌剧之乡”。如今,沉寂十几年之后,株洲终于重返歌剧“江湖”。2018年1月18日,由株洲戏剧传承中心制作演出的原创歌剧《英·雄》(原名《英雄恋歌》),在神农大剧院首演。2017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的9部民族歌剧至此全部亮相。

 


《英·雄》围绕中国共产党早期精英缪伯英、何孟雄二人的情感和革命信仰,通过“初恋·俚歌”“热恋·酒歌”“苦恋·离歌”“生死恋·长歌”四幕,塑造了一对真挚感人、可歌可泣的“英雄”夫妻。缪伯英,何孟雄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者,如今知道他们的人并不多,之所以会选择这两位并不为人所熟知的人物作为艺术创作的选题,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主任肖鸿斌认为:“株洲是一块红色的沃土,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何孟雄和缪伯英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他们却不为大众所熟知。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希望通过这部歌剧,在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湖南的历史和文化。”


对这个题材,肖鸿斌酝酿已久。四年前,肖鸿斌因“送戏下乡”惠民活动赴炎陵演出。在参观何孟雄故居时,他了解到何孟雄是中共早期党员之一,他的妻子缪伯英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肖鸿斌当时就意识到,这对革命夫妻应该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从那以后,肖鸿斌开始搜集缪伯英、何孟雄的有关资料,并邀请剧作家张林枝撰写了以二人生平为题材的歌剧剧本。

 

14.JPG

 

这部歌剧以纪传体形式,侧重于缪伯英的生平事迹,从她进入北大求学,与何孟雄一见钟情开始,选取了他们人生和革命历程中的几个重要片段并加以展开。整剧看起来更像是一部微缩历史。本剧导演黄定山说:“这部歌剧在很多方面,都有意打破人们对于歌剧的惯常认知,在戏剧结构上融合了传统与非传统的结构方式,呈现出一种多散点的、散文式的传记人物美学特征,成为具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史诗品格的民族歌剧,是中国民族歌剧多样化的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希望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艺术体验。”


歌剧《英·雄》的音乐有很浓郁的湖南韵味,运用了非常多的湘东民歌、花鼓戏的元素,尤其是花鼓戏,不仅有大量的唱段是花鼓戏的音调,还加入了很多花鼓戏特色民族乐器(如大筒、唢呐),以及花鼓戏中常用的一些打击乐器。人物的音乐形象也比较鲜明,特别是缪伯英的音乐主题,悠扬婉转动心。缪伯英在不同情境的唱段,会有不同的情绪表达,时而带着女性的柔美,时而则体现革命者的刚烈。剧中还有几段合唱也令人印象深刻,有力度、有劲道,非常激越雄浑,又不乏动听的旋律。作曲家杜鸣说:“这部歌剧讲的是两个湖南人的革命故事,因此作曲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部剧的湖南音乐特性,第一个音符出来,就要有强烈的湖南音乐的感觉和湖南人的精神气质”。


舞台调度疏密有致,剧中大部分的合唱在幕后完成得不错,群体场面则以舞蹈演员为主,与几位主要人物以不同的角度搭配组合,形成有视觉观感的画面。舞美大气、恢宏,与多媒体结合后富有视觉冲击力,左右两个巨型转台组合的设计,不仅有特色也很实用,通过不同角度的变化。可以表现校园、家园、乡村、工厂、城墙、监狱等等不同场景,营造出多维时空并置的戏剧架构。


乐队在许知俊的执棒下整体表现很好。饰演缪伯英、何孟雄的两位主演王丽达、王传亮表现比较突出。王丽达不仅唱功出色,表演方面,对于人物的泼辣、柔情、刚毅、坚定都拿捏到位。王传亮声音通透,演唱自如,形象帅气,与人物要求非常吻合。

 

21.JPG

   

此剧虽然酝酿已久,但是从开始排练到正式演出的时间极短,以黄定山为首的整个团队,以极大的热情和爆发力,完成了这场速决战。首演时见到黄导,虽然因为紧张排练而喊哑的嗓子稍有恢复,但依然能看出神情中难以掩饰的疲惫。谢幕时,黄定山表情凝肃,此刻他一定感慨万千,对此剧的未来一定也会有很多的思考,距离今年3月即将举行的民族歌剧展演,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恐怕他和这个团队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和之前已经在第三届中国歌剧节上亮相并经过几轮修改的另外8部扶持剧目相比,《英·雄》还是一个初生儿,稚嫩是难免的,不足也是必然的。不过,任何好戏都是磨出来的,《英·雄》已经有一个不错的坯子,逐步修改打磨,一定会得到提升和完善。愿回归歌剧的株洲,能在中国歌剧舞台上重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