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水,又名打铁花,这是一种与火相关的文化习俗。追溯火文化,要从有人类的旧石器时代开始。
据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在旧石器早期人类就有用工具取火的遗迹。考古学名曰:“遂人氏钻木取火”。这是一个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恩格斯指出:“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取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量,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火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熟食、取暖、照明,曰:薪火相传,繁衍生息。从而人们崇拜火,敬畏火,火代表红色,红色代表喜庆、吉祥,用火来驱赶野兽恶魔,祈求平安、幸福。这是中华文明永恒的文化。如:苗族的火把节,还有各民族的灯文化节等等,都是与火密切相关的。然而,攸县的打铁水,是一种火文化的表现形式,它在我县两千年的文明历史的进程中,已经定格的文化印证。
打铁花起源于宋代,发祥于黄河流域的河南确山,叫“确山铁花”。确山铁花是与道教有关。因为道教与金、银、铜、铁匠崇拜的是同样一个师傅“太上老君”,铁匠打铁花表现的是一种行业技艺,流传于长江流域的湘江之滨的攸县,就有不同的寓意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攸县毗邻茶陵县,在明末清初时,政局动荡不安,人们生活流离失所。据了解,此时,茶陵县的补锅匠部分迁涉来攸县谋生,并带徒传授补锅技艺。攸县城关地区以及周边的上云桥、菜花坪等地的补锅匠在补锅时剩下的铁水用来打铁花,于是补锅匠打铁花的习俗悄然升起。
打铁水不仅是娱乐,更是一种美好的寓意和生活的祈盼。在攸县民间的老百姓请补锅匠在自己的厅堂或坪院打铁水,意为火可以除去恶魔邪灵,祈求平安、生活幸福,祈盼着从天而来的祝福。
在清代末至民国时期,打铁水运用在人们生活与娱乐中,此时是鼎盛时期。如:人们的店面开张,逢年过节,用铁花代替烟花,喜气吉庆。在攸县城关地区,八月中秋节、春节、元霄节,请补锅匠在县体育场(老衙坪)集中表演,意为铁水圆圆、团团圆圆,象征着红红火火,生活吉祥平安和喜乐。
六十年代末的消逝,千禧年代的复苏。打铁水更是民俗文化复苏的崭新阶段。打铁水被命名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予以重点保护,文化遗产被寓为人们的“精神乐园”。2009年,攸县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倾力开展县域“非遗”普查工作,依靠社会力量,访问知深老人和热心文化退休的老干部,在老干部陈宇凡、谭静全、余正凡的大力协助下,打铁水得以挖掘。我们找到打铁水的传承人宁金华,段雨仔等人,组织他们在县体育场表演打铁水。在秋高气爽的晚上,铁花飞溅在天空,撒落在大地上,人们欢天喜地,高喊欢呼,老人们看到仿佛回到年轻时代,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的亲身故事,年轻人看到破天荒的新奇。
打铁水彰显着历史文化的魅力,电视、网络、报刊相继报道了这一“绝技”。2010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全国40强X档案栏目题为《沸铁劈雳奇人》,展示了传承人宁金华、段雨仔“绝活”,节目轰动了全国。有很多的省、市、县电视台报刊社相继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宣传,项目得以不断地推广,历史文化的生命更增添活力。
为什么1000多度的铁水不会烫伤手?他们是“奇人”!
探究它的材料、工具与工作流程及为简单,而极不简单的他们经过长期的苦练、勤操,练成了双“铁掌”。
工具与材料
熔炉、风箱是打铁水的主要制品:,附属构件:煨子、勺子、铁钳
相关材料:煤炭(攸县桃水煤炭)、铁片(生铁Fe2)、铜(黄鲷铜)、食盐、稻草卷
工程流程
打铁水分为材料准备;发炉、熔铁水,打铁花三个步骤:
①材料准备:上述的材料
②发炉、熔铁水:熔炉里装碎炭,煨子里装碎铁,把煨子放在炉中,上面加盖稻草卷引火,拉风箱,火苗迅速燃烧,再盖上铁片,拉风箱不断地,待炉中燃烧温度至1200℃—1500℃左右,铁片成溶液即可。
③打铁花,铁钳夹着勺子瓢出铁水,迅速往空中抛撒。
目前,攸县有两种打铁花的形式。徒手打铁花和板子打铁花。
徒手打铁花。只需一个人可以完成,一手舀铁水一手抛上天空,铁水倾刻绽开火花,一般高度4—6米,抛上空中就像天女散花,撒在地上就像泼金撒银。徒手接触一千多度的铁溶液是有坚韧的毅力去锻炼于臂力手腕的力量和快捷,灵敏度的,除此外,是有精神意念,师傅祷告口诀是:铁无泥浆不是祸,邪无风箱不成邪。
板子打铁水。借助有形状的木板,一般不少于二人一组,一人从炉子里瓢出铁水,一人拿木板迅速接过抛物的铁水向天空抛撒,一般高度8—10米左右。二人动作配合协调,动作娴熟,绽开的铁花远比现代的烟花观赏性好,铁花颜色,橙黄色,蓝色等,形状各种各样,颜色异彩缤纷。
铁水代替烟花,有着很强的观赏性、娱乐性,这已成为历史。在今天,文化飞速发展的年代里。我们试想,打铁水运用到冰天雪地的冬天,火与冰,红与白,观赏效果怎么,美丽、漂亮。打铁水运用湖光山色的旅游景区,铁花倒影在水面那又是什么景象!壮观、奇特。打铁水不仅是铁水代替烟花的作用,更不是能熟食、照亮、取暖的作用,它,是文化景观,是一个新层的文化内涵、文化资源。
我们拯待传承、发展、利用。打铁水急待的是传承,我们呼吁去保护,年轻人勇敢去接力吧!
近日,茶陵县人民政府确定了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包括《谭氏中医正骨》《烧塔》《传统理发》《客家吴家拳术》《谭氏木作木雕》共计五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跃...[详细]
为弘扬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丰富广大学生校园生活,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充分发挥本地剧团戏曲非遗资源优势,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凿石小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戏曲文化,感受传...[详细]
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圆满成功!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9月9日,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演出活动在茶陵县居然...[详细]
【活动回顾】线下展映//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6月18日,图书馆举行“年华易老,技·艺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线下展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