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免费注册
韵动株洲>非遗传承>【株洲非遗】株洲90后传承中医药香制作 一场古老与青春的碰撞
【株洲非遗】株洲90后传承中医药香制作 一场古老与青春的碰撞

当历史悠久的中医药香制作和一位株洲90后年轻人相遇,这场古老和青春的碰撞会发生怎样的化学作用?传承和创造、守正和创新中,他制作出哪些别有风格的药香?12月初,记者走进市非遗传承人王新钧的工作室一探究竟。

 

1640049384647.jpg

王新钧在工作室试验。

 

必然的缘分:药香与童年

 

王新钧的童年在乡下度过。在群丰镇石子塘村,王家祖屋靠山而建,和大多数老旧的土砖房一样,王家祖屋层高较低,置身其中略感逼仄,光线也有些昏暗,但年幼的王新钧是幸福快乐的。每天清晨,虫鸣鸟叫、鸡鸣狗吠,还有阵阵中草药的药香伴着他醒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些大自然的声音以及那些独特的香味便成为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王新钧的爷爷是位赤脚医生,姑姑是位中医师,附近的乡亲经常请他们看病,王家也常为乡亲们熬药。中医药有汤剂、敷药、闻药等多种形式,除了内服汤药,爷爷、姑姑还经常制作以中草药为原料的线香、盘香和香囊,夏天供乡亲们防蚊虫,秋冬供乡亲们防感冒,又或者帮乡亲们辅助治疗一些小病。

 

有些东西久而久之就入了骨血,但幼时的王新钧并不知情。直到成年后,回首自己的选择,才发现原来和药香的缘分始于懵懂无知的童年。低矮的祖屋、各式的药香便是记忆中童年的全部。

 

当我和这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聊天时,他笃定地告诉我:自己是闻着各种中草药香长大的。他和制香的缘分不是选择,而是必然。

 

1640049402102.jpg

王新钧和他的瓶瓶罐罐。

 

有意的选择:从学建筑到继承做香

 

在电话里邀约王新钧见面时,我凭声音猜测对方是一位年轻的男人。他回应:“是的,我是一名90后。”

 

我不由为这位传承中医药香制作技艺的90后“画像”:他可能身穿汉服,又或者身着棉麻服饰。不过这次我猜错了。他带着棒球帽,身着棒球服、运动裤在他的工作室等我。除了络腮胡子以及中式、日式装修风格相结合的工作室,给他增添了几分艺术感外,王新钧就是他那个年龄绝大多数男孩子的样子。

 

缘分始于必然,但成为一名中医药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却是自己的选择。

 

上学后,王新钧离开了乡下,来到了城里。父母希望他努力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到大城市找一份好工作。王新钧遵循父母教诲,最终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土工工程专业。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未来的他将是一名建筑师。但大二的一次专业课,让他的职业规划换了轨道。那一天,课堂教授水泥颗粒级配理论——不同大小颗粒的沙砾,通过一定比例的混合,才能增强水泥的稳定性。电光火石间,他的脑海里竟想起了10多年前的那股药香以及长辈们在祖屋里制香的往事。

 

浸入骨血的东西,就这样被点燃了。

 

1640049485841.jpg

他制作出精美香丸,供人佩戴。

 

“以前,我家制的药香质地酥松,容易折断。混凝土级配理论,能不能也用在制香上?这样制出来的药香,会不会更加稳定?”他琢磨着。

 

这一年暑假,王新钧迫不及待地回到石子塘祖屋,检验自己的猜测。他将中草药研磨好,然后再用分级筛(类似不同规格的漏斗)筛出不同目数的颗粒,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果然,这样制作的线香、盘香更紧实,更稳定。

 

方向对了,但不同的香方比例却截然不同。比如艾草香、藿香等成分以草本植物为主的药香,材料颗粒要小,目数要大;非草本,以含有动物、矿物成分为主的药香,则要将各种大小的颗粒加以混合;苏合香等树脂类材料等,因为需要通过液体调和,最好用直径小、目数多的小颗粒制作。“可以说100种药香,就有100种比例,这需要我不断试验,不断调整。”王新钧解释。

 

试验的成功,让王新钧经历了从未有过的热情和狂喜,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以及未来要走的路。他决定向爷爷、姑姑学习,传承家族的中医药香制作技艺。

 

1640049427445.jpg

工作室呈现的部分原材料和药香。

 

非遗传承:守正创新,拥抱时代

 

任何一款香药都有主料,外加一些平衡效果的辅料,这和传统中草药讲究的“君臣佐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更加系统的学习中草药,以及了解原材料彼此之间的相生相克,2017年,王新钧拜姑姑为师。他们正式签订了中医师承合同,由姑姑将其多年的积累对王新钧进行口传心授。

 

另一方面,王新钧还利用周末、假期拜访其他地方的制香高手,向他们请教、取经。探索无止境,毕业后的他还接触到中国台湾、日本的香道人士。

 

一路学习,一路思考。日本香道的发展让王新钧深受启发:香道起源于中国,却在日本闻名,与花道、茶道并称日本三大“雅道”。日本的传承思路是一边向传统学习,一边跟上时代的发展,这样的传承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1640049457816.jpg

代表株洲参展。

 

王新钧开始试着对传统药香制作进行创新。经过调查,他认为,传统药香很多已不适用当今的节奏和场景,比如点香、闻香、打香篆等,在现代已不多见;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药用香囊、线香,因为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也被标上“不美妙”“不好闻”的标签。作为新时代的制香者,他需要对药香的呈现形态、香方的中草药成分进行创新和调整。他坚持,当代的药香,不该只在医疗机构、宗教祠堂里使用,而应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兼具养身效果。他制作出精美香丸,将其穿制而成手环和项链,供人佩戴;制作出方便使用的散、线形药香,供人在生活、瑜伽等场景中使用。在不改变药性的前提下,他对香方成分进行调整和增减。比如传统药香常用的苍术,气味雄厚,味道强烈,是有名的运脾及燥湿、避疫药,他通过寻找替代材料,让年轻人接受改良药香的味道……

 

今年7月,当王新钧得知他的“中医药香制作技艺”正式纳入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自己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家境殷实的他,没有养家的负担,“靠这个技艺饿不死,虽然过得一般,但我觉得很有意义。”因为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身份的认定,父母对他的选择也日渐支持。“不当建筑师,他们也不再说我了,而是和爷爷、姑姑一样鼓励我。”只是对于制香,王新钧不仅是喜欢了,更多了份责任,那就是让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支撑的的“中医药香制作技艺”,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适应现代生活节奏才能发展,有了时代价值才能传承。源于传统,还要拥抱时代。只有做到守正创新,‘中医药香制作技艺’才能有永恒的生命力。”采访最后,这位穿着潮流、眼神笃定的90后传承人如是说。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31-286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