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免费注册
韵动株洲>非遗传承>"小人物 大情结":走进​湖南长沙雨花非遗馆
"小人物 大情结":走进​湖南长沙雨花非遗馆

这是一对平凡而普通的夫妻,他们拥有精湛的木工手艺,生意红火,资产过亿,日子过得舒坦。当他们发现民间技艺正在失传之时,他们自愿创办了一所“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他们“烧钱”甚至变卖资产为非遗“安家”,请来一个又一个非遗传承人和身怀绝技的民间高手,馆内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59个非遗项目,开设了12家非遗传习所,32个非遗研学体验平台,200余名非遗传承人常年在这里尽情展示他们的“独门绝技”,形成了“看非遗、品非遗、玩非遗、学非遗、买非遗”的非遗产业链。他们就是郭存勇、邓运姣夫妇,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人们习惯称之为“雨花非遗馆”。


be37712f-d108-4fcd-8c53-96641590d8c1_watermark.jpg


雨花非遗馆位于湖南长沙市雨花区红星市场西边,春节假期之后,记者走进雨花非遗馆,对话非遗馆馆长邓运娇夫妇。

 

创办非遗馆 缘于一份“工匠情结”

 

邓运娇与丈夫郭存勇都是湖南永州新田人,早年在新田以开发和经营农贸市场起家,到长沙后,与其他3位股东租下了现在这个当年是仓库的2.4万平方米场地,经营实木家具。郭存勇从小拜过3位师傅,练就了精湛的木工手艺,凭着雄厚的资金和超前的经营理念,生意甚为红火。两口子资产积累过了亿元,日子越过越舒坦。

 

然而,随着郭存勇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之后,他发现真正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学手艺的也越来越少了,有些民间的技艺正在失传!因为自身是手艺人,他内心中始终有一种工匠情结。

 

当他把创办“非遗馆”的想法告诉妻子时,当即受到妻子的责怪,妻子说他就爱瞎折腾。而当郭存勇跟股东们商量,有两位股东当即表示退出。另一位生意上的长期合伙人,也劝他,创办非遗馆,是烧钱,让他好好考虑。

 

郭存勇的坚定打动了妻子,邓运娇二话不再说,用行动支持丈夫,并协助丈夫创办非遗馆。

 

拜请非遗传人 为非遗安好家

 

自创办非遗馆后,两口子开始收集各类手艺人的名单,从2014年10月开始,郭存勇逐一登门拜请,邓运娇在场馆负责接待安置。

 

湖南邵东人刘上四是泥书传承人。所谓泥书,就是以桐油、糯米等混合原料为墨,以小勺子为笔书写牌匾。字体饱满苍劲,久不褪色脱落。

 

2015年秋天,郭存勇登门拜访时他已60岁,早已改行做油漆生意,带着小孙子享天伦之乐。当听说郭存勇来意,刘上四摇摇头,他认为,现在牌匾都用电脑刻字,祖传的手艺已没有市场。

 

但郭存勇极力开导他,认为省城文化氛围浓,让他到省城发展,入驻非遗馆,并免费装修免租金,就这样,刘上四在一楼开设了一个店面。

 

三个月过去了,刘上四没接到一个单。郭存勇两口子带着刘上四做好的牌匾四处奔波找市场,找需求,做宣传。终于在几天后,有了第一个订单;又过几天,接到10多份订单。两年后,刘上四在长沙买了房,把孙子也接过来了。

 

2015年5月,韶山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郭存勇发现一位高度近视的老人剪字功夫了得,一打听,老人名叫洪源,株洲攸县人,号称“中华一刀剪”,是世界吉尼斯纪录保持者。他大字可剪上千平方米,小字可剪一平方厘米,1字、10字、一首诗均可一刀剪成,遮眼剪、双手背后反剪均游刃有余。

 

郭存勇两口子把老人安排在二楼,按同样的待遇,也给了他50平方米的工作室。

 

2017年4月17日,邓运娇带着老人及其作品前往阿联酋迪拜参加博览会,阿联酋联邦的一位酋长看过“中华一刀剪”的作品后,提出让老人现场表演。老人当即剪了一个“福”字送给酋长,酋长对他的剪字技艺赞不绝口。当工作人员介绍了中国“福”字的寓意后,酋长双手捧着“福”字一直到巡馆完毕,身边人员欲帮忙拿一拿也不许。同去的湖南省政府领导事后感叹:“这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尊严和魅力!”

 

五年间,一个又一个非遗传承人被他们请来了,一个又一个身怀绝技的高手被他们接来了。郭存勇告诉记者,只要请到非遗传承人,我们就会千方百计地为非遗安好家。

 

变卖资产维持场馆运转 家人员工全力支持

 

几年来,他们的几千万现金全部砸进了非遗馆,不仅没有赚钱的回报,每年还要继续承担上千万的运营成本。前年、去年,他们已经开始变卖原有的某些资产,以保证场馆运转。

 

困难的时候,曾经员工3个月发不了工资。但员工们似乎特别理解他们的难处,认可他们的追求,私下里相互借钱周转也从不提工资的事。邓运娇的老父亲——一位在场馆值晚班的保安,在女儿困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也拿出来支援女儿的事业。

 

非遗馆受关注 获政府支持

 

非遗馆的发展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2017年6月,一位省委领导慕名而来,在馆内走了不到一半,拍着郭存勇的肩膀连声说:“好,好!你们干了一件政府想干也应该干好的事。”长沙市将这里确定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已连续两年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雨花区专门在非遗馆设立了“专项建设指挥部”,展开全方位服务。

 

如今的非遗馆,去年就接待了646个研学团队,前来体验的中小学生达5万多人。人们来这里“看非遗、品非遗、玩非遗、学非遗、买非遗”,尽享非遗产业链上的无穷乐趣。此外,还吸引了云南、贵州、重庆、四川等地的非遗传承人入驻,西藏还在这里布置了山南特色文化产品展厅。

 

2018年,雨花非遗馆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授予“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郭存勇入选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强”……

 

传承非遗,让文化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邓运娇告诉记者,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项目和门店已开始盈利,有的月收入有几万了。

 

记者了解到,整个非遗馆创作或生产的非遗产品已逾万件,一大批文化产品飞进了寻常百姓家。

 

“文化当然不是用来卖的,而是用来品的。但文化更不应该成为天上掉下的馅饼。从手艺人的角度看,从工匠的角度看,从非遗的劳动技能和历史传承上看,文化消费应该是更高价值的消费。说得有文化一点,叫产品自有价,传承价更高。”在采访结束,郭存勇如是说。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31-286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