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记者团来到湖南雨花非遗馆。
雨花非遗馆位于长沙市雨花区,是湖南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成果集中展示的窗口。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呈现,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馆内开设了非遗产品销售区,非遗舞台演艺区和非遗手工体验区,打造 一个“吃、玩、赏、学、购”非遗综合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庆瓷刻传承人刘金铎在展示瓷刻艺术。瓷刻,又名刻瓷,它源自古老的“剥玉”和“号 碗”,它是在烧制好的瓷器 上,用特殊刀具(金刚石或合金钢),进行錾刻、凿镌,刻划。在釉面形成深浅、粗细、疏密、虚实的点和线。形象地说,它是以刀代笔的绘画,是将绘画与雕刻深邃而完美地结合于一体的工艺美术绝技。在深色的瓷器上雕刻无需添加任何颜料,它的颜色就是釉的颜色,永不褪色,历久如新。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张曼玉/摄
刘金铎的瓷刻作品《泳坛之花》,该作品入选联合国世界手工理事会:艾琳·国际精品奖,这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实属罕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曼玉/摄
剪字,由剪纸演变而来,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洪源老师将剪纸创新发扬,一刀剪成一句话,反手剪字……他独创的剪字手法,将世界各民族文字用剪字的方式表现,蕴含丰富的人文艺术价值。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曼玉/摄
醴陵釉下五彩瓷。其以五彩缤纷的色调,优美清新的艺术风格,精致巧妙的工艺技法,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驰名中外,享誉世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曼玉/摄
“泥书”作品。2016年,“泥书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泥书”学名“雨花堆字匾牌”,是一种在原木大板上堆字的工艺,用生漆、桐油、粘土(粘土需要晒干后研磨成粉)、鱼漂(熬制成胶水)等制作成流体倒淋在原木大板上堆制而成。首先,原木大板需进行拼接成型、刮原子灰和蒙薄纱,然后再经以勺子堆字、盖生漆、贴金箔、刷桐油的过程,一块堆字匾牌才完成。制成后能立于堂门百年不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张曼玉/摄
非遗馆里,皮影戏、茶道、香道等众多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曼玉/摄
非遗馆里,皮影戏、茶道、香道等众多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曼玉/摄
燃一炉香,偷得红尘半日闲。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曼玉/摄
棕编作品。棕编是采用我国南方漫山遍野生长的棕树叶、棕片、棕丝为原料,进行手工编织的一门民间技艺,为南方特有的传统民间手工艺,主要流传于湖南、云南、贵州、 四川等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曼玉/摄
湘绣作品。湘绣与苏绣、蜀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湘绣传统上有72种针法,绣品绒面的花型具有真实感,曾有“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2006年,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曼玉/摄
【非遗传承】醴陵市文化馆调研非遗项目——醴陵红薯脆片制作技艺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深入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1月20日,醴陵市文化馆一行深入均楚镇均楚...[详细]
12月18日,记者从醴陵市文体广新局获悉,在近日召开的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座谈会上,醴陵市“星子灯”第五代传承人张辉获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证书。[详细]
传承文脉,留住乡愁。如何保护株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人。只有保护好了“人”,才能实现技艺传承、知识传承、意识传承、文化传承,非遗传承人至关重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