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ANGIBLE
星子灯
CULTURAL HERITAGE
星子灯惊艳亮相CCTV-4
星子灯惊艳亮相CCTV-4
近年来,湖南省的非遗工作收获累累硕果,而醴陵的“星子灯”这项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化艺术近日以大型纪实体验类节目的方式在CCTV-4《非常传奇》栏目播出,不仅惊艳了全世界,也让所有湖南人倍感骄傲。
拍摄星子灯前期,栏目组一行先后赶赴醴陵市白兔潭镇田心村、醴陵窑、渌江码头和李畋殿等地取景拍摄。节目通过央视主持人阿丘、歌手霍尊和外国嘉宾阿琳娜三人亲身体验制作和表演星子灯的整个过程将星子灯的前世今生展现在世人面前。
“星子灯”是一种曾经广泛流传于湘东赣西的民间舞蹈项目,属于传统龙灯的一种。星子灯的起源只能从民间传说考究,民间传说,明永乐年间,醴陵东乡瘟疫流行,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善医术的明朝军师刘伯温发明治疗方法,即将硝磺和树皮混杂在一起,放在房屋内的厨房、厕所、猪栏等角落,用火点燃进行消毒祛瘟,之后当地民众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流传至今。
Manufacturing process
星子灯制作工艺
制硝
百年老砖长年暴露在空气中,因受阳光的雨水的侵蚀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了制作黑火药的必备原料硝酸钾,俗称土硝。田心村村名依旧延续了星子灯最古朴的制作方式,将百年老转敲碎在清水中浸泡3-7天再将混合溶液煮沸将其静置一夜,待其凝结成晶体,形成硝酸钾。
炒硝
将硝酸钾在铁锅中翻炒约半小时,火候和具体时间全凭制作人的经验。
提牌
炒硝至一定火候取出结晶状土硝。
混合
将土硝结晶和树皮烧制成的木炭混合翻炒,不同树皮的木炭制成星子灯后的焰火颜色都不同。
研磨
将碾碎的混合物磨成粉,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这个步骤一定要拿捏准确才能保证星子灯的品质。
制成捻子
最后将研磨好的粉末搓成捻子,晾干浆糊,捻子就做好了!
星子灯的制作关键在于制作人的经验,能够灵活把控其中的火候,才是制作工艺的精髓所在。星子灯的特点就是燃点、温度都很低,燃放时很安全。
Show time
星子灯表演
星子灯并非是简单的将捻子燃放,而是将点燃地捻子组合成各种舞蹈动作和形象。在黑夜里,舞者们手持捻子,动作时而奔放,时而收敛,整体上犹如一条火龙。
星子灯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独一无二的一种龙舞,也是我国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火龙舞之一。
星子灯表演的手法有两种,一种用来制造流动的火光效果,一种用来组合出各种文字和图案。
星子灯表演队伍一般由7人以上组成,为首一人舞动木耙充当龙珠,其余表演者各举一支夹着多支捻子的木耙在龙珠的引导下变舞边晃动手中的星子灯。
表演过程中,所有人员的配合至关重要,表演人员精神必须高度集中,相互之间配合默契才能保证演出成功。
在历史的岁月中,醴陵民间艺人不断地对“星子灯”的道具和队形进行休整和规范,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今天民间舞蹈“星子灯”的完整结构,极具醴陵民间特色。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星子灯的传承与发展
2007年,经过醴陵市政府的挖掘和整理,被列为株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3年6月,“星子灯”被列入第三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目前星子灯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星子灯非遗传承人傅培清老人已培养了很多徒弟。
非遗进校园活动更是让星子灯的传承更加的广阔,很多小学生开始学习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
星子灯非遗传承人傅老90岁高龄目前还在教授星子灯动作,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教授更多的学生,让星子灯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他的执着与坚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点赞!
【非遗传承】醴陵市文化馆调研非遗项目——醴陵红薯脆片制作技艺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深入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1月20日,醴陵市文化馆一行深入均楚镇均楚...[详细]
12月11日上午,株洲市首届非遗博览会、长株潭非遗产品展示展销会在市博物馆开幕,大批市民纷纷来到株洲博物馆(新馆)前坪,各色非遗美食已经摆上桌,街上人流如梭。[详细]
“攸县打铁水”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更好地保护、传承这一项目,日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摄制组对该项目进行记录,借助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