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铜官窑的历史,大致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铜官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时期,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为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被誉为世界釉下多彩发源地。铜官窑的技工们在瓷器上创立了釉下多种色调,尤其是红色,冲破了唐以前单色青釉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彩瓷工艺的骄傲。
同时,长沙窑创新性地将诗、句、格言、谚语等作为装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总之,长沙窑突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陶瓷格局,成为中国陶瓷发展从青瓷到白瓷再到彩瓷的一个重要历程。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
岳州窑传人—陈灿宇
2007年,进入湘阴县岳州窑遗址博物馆学习,专心研发岳州窑烧制技艺,发起“岳州窑烧制技艺”申遗项目。2015年,岳州窑作品参加了韶山非遗博览园的展览活动,在此次展览上,湖南省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对岳州窑技艺的保护和传承给予了高度评价。2016年,“岳州新生”个人作品展在湘阴举办。2017年参加杭州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课程。
岳州窑传人—吴军平
2013年成立了传习所,2015年6月13日在韶山非物质文化博览园展演,受到原省文化厅长李晖、原省宣传部许友声的高度关注和好评。2016年6月在益阳展演岳州窑技艺。2016年2月申请了湘阴岳窑青瓷烧制技艺研发有限公司。2017年8月在岳州窑中窑(三峰窑)创建了岳州窑烧制技艺传承基地。2017年5月代表岳阳市参加了醴陵主办的湖南省湘瓷大赛。
作品赏析
湘阴岳州窑是唐代中国南方青瓷全国六大名窑之一,独特的岳州窑烧制技艺传承了上千年,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深厚,目前已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从1983年至1988年间,湘阴县共发现25处古窑址,主要分布在洋沙湖、青竹寺、铁角嘴及县城区域。
岳州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青瓷窑,唐代茶圣陆羽赞之“岳州瓷青、青则益茶“。湘阴也有俗语:”湘阴是个万窑窝,未有湘阴先有窑“。岳州窑上承江浙越窑青瓷,下启长沙铜官窑,在汉族陶瓷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始烧于东汉,中经西晋、南朝、隋,一直延续到唐代。
作品赏析
铜官窑陶艺大师—刘志广
在其艺术生涯中,自幼受父亲陶瓷艺术熏陶,学习陶瓷技艺和绘画书法。特别是在“长沙铜官窑”技艺中独树一帜,继承发扬了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再现了唐代釉下彩的风格,在研究铜官窑陶瓷理论及彩绘原始基料时获得新的收获,成为铜官仿制铜官窑绘画一绝,作品多次荣获大奖。多件作品被博物馆、湖南工艺美术馆等单位收藏。受到国内外专家好评,中央电视台予以报导,多次承担大陆领导人出访礼品陶瓷的设计和制作工作。
“泥人刘”传人—刘坤庭
三十几年来,刘坤庭长期从事长沙窑釉下五彩陶瓷的创作,研究。他擅长于将传统泥塑技艺与现代陶艺手法相融合,创作出具有个性鲜明、独特风格陶塑人物作品,人物造型幽默风趣、朴实典雅;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他塑造的大型陶瓷雕塑《雄鹰》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在创作800多件作品的同时,刘坤庭还致力于长沙铜官窑的继承的开拓。他将铜官窑作为一个文化来传播,他制作的反映唐代长沙官窑制作工艺流程、技艺的大型陶瓷壁画,在深圳博览会上获特等奖,并被深圳博物馆收藏。
刘坤庭出生于陶艺世家,其祖父刘子振系长沙铜官窑技艺继承人,湖南省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全国美协湖南分会会员,在陶瓷雕塑艺术上有很高造诣,有“泥人刘”之称。刘坤庭继承发扬了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再现了唐代釉下彩风格和雕塑艺术,成为铜官一绝。
刘坤庭的技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深化,已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他把“泥人刘”创造的经验,广泛地拓展到陶艺和浮雕领域,传统与现代结合,艺术与实践相融。
近日,茶陵县人民政府确定了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包括《谭氏中医正骨》《烧塔》《传统理发》《客家吴家拳术》《谭氏木作木雕》共计五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跃...[详细]
为弘扬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丰富广大学生校园生活,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充分发挥本地剧团戏曲非遗资源优势,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凿石小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戏曲文化,感受传...[详细]
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圆满成功!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9月9日,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演出活动在茶陵县居然...[详细]
【活动回顾】线下展映//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6月18日,图书馆举行“年华易老,技·艺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线下展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