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花鼓戏声腔表演人才培养”培训班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开班。摄影 罗志辉
出席开班仪式的领导嘉宾和学员合影。摄影 罗志辉
12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花鼓戏声腔表演人才培养”培训班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开班。
湖南省文化厅艺术研究处处长倪文华、湖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魏俭、湖南省花鼓戏保护和传承中心主任罗维、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小嘉和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章华、副院长周文清等参加开班仪式,仪式由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杨向东主持。
“花鼓戏声腔表演人才培养”培训班的40名学员,皆是来自全国各地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花鼓戏演员。培训为期两个月,集中授课为40天,调研、考察与论文撰写20天。将采用“课堂+舞台”学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采用“专题讲座”“声腔集体授课”“声乐小课”“片段排练”“专业汇报”“观摩采风”六种形式进行。邀请了著名歌唱家王丽达、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以及湖南省内花鼓名家如钟宜淳、李小嘉、龚谷音、刘赵黔、田既安、谢晓君、周回生、李左、陈耀等前来授课。
开班仪式上,李小嘉用十二个字与学员共勉:深入了解花鼓戏,做好好演员。王章华表示,挖掘和培养花鼓戏声腔表演人才,是传承、发展、振兴花鼓戏的必行之路,既符合人才培养的整体性与规范性,也激励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地传播传统文化,保护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发展。对于落实十九大精神,弘扬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非遗项目,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都有重要的意义。
举办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创办于1951年,已有66年的办学历史。在民歌如何借鉴花鼓戏唱腔上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在中国创造了一种以学地方戏曲为基础而唱红歌坛的独特“艺术现象”。近年来,该院花鼓戏表演专业先后立项为省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入选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其核心课程《湖南花鼓戏声腔》立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成功入围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项目。
【非遗传承】醴陵市文化馆调研非遗项目——醴陵红薯脆片制作技艺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深入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1月20日,醴陵市文化馆一行深入均楚镇均楚...[详细]
12月11日上午,株洲市首届非遗博览会、长株潭非遗产品展示展销会在市博物馆开幕,大批市民纷纷来到株洲博物馆(新馆)前坪,各色非遗美食已经摆上桌,街上人流如梭。[详细]
“攸县打铁水”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更好地保护、传承这一项目,日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摄制组对该项目进行记录,借助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