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土家族梯玛歌,也作“土家族梯玛神歌”,是土家族梯玛活动中一种用土家语演唱的古歌。主要分布在湘西酉水流域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四县土家族聚居区,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浓郁,对土家族人文社会影响深远。
《梯玛歌》格局宏大,篇幅浩繁,是一种吟唱式的长篇史诗,对土家族的历史、民族的迁徙、天文地理、信仰禁忌、宗教哲学、生产劳作、生活习俗等,都作了宝贵的记述。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民间文学中的珍贵文化遗产,被誉为“研究土家族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
■ 研究土家族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 ■
《梯玛歌》是梯玛活动中一种用土家语演唱的古歌。“梯玛”是土家语音译,“梯玛”既指土家族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又是巫师的土家语称呼,即“敬神的人”。
▼▼
历史溯源
"梯玛"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是沟通人神之间的神秘使者。他既能向神表达人的祈求,又能向人转达神的旨意;既是神的代言人,又是人的代言人。
但是由于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无论梯玛代人求神还是代神传言,都只能用语言表达而不能用文字陈述。因此,《梯玛歌》一直以土家语为媒介,在世代土家人中心口相传。这样,掌握这门知识和技能的梯玛,在土家族中占有显赫的社会地位。
在古代,梯玛可以参与部落的重大问题的决策,用他们所通晓的占卜术,为部落预测吉凶祸福;并用他们独特的巫医巫术,为部落人祈福攘灾,驱病避邪,从而受到人们的尊重。梯玛有权调解民间纠纷,有权干预民间婚丧大事,男婚女嫁必须得到梯玛许可。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后,梯玛的权力虽然日渐削弱,但在土家人的日常生活中,仍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表现形式
《梯玛歌》在吟唱时,以土家语为主要表述语言,在形式上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演唱时有唱有吟,有对唱有合唱;既有深沉、忧郁的古歌,也有轻松、欢快的盘歌;既有抒情、哀婉的祈祷辞,也有风趣、滑稽的玩笑话。
《梯玛歌》以舞贯穿始终,其舞,有豪放者如《开天辟地》,有潇洒者如《坐马》(起马),有缠绵者如《解钱》(摆和事钱),有粗犷者如《大赏兵》(赏众),有风趣者如《选男选女》(拜男拜女),等等。
由于梯玛在舞蹈中的主要舞具是铜铃,故称之为"八宝铜铃舞"。其形式有梯玛单独表演的"独舞",亦有陪神、香倌随之唱和的双人舞或三人舞,是有表有叙、亦歌亦舞的长篇舞蹈诗。
非遗传承人
土家族梯玛歌传承人彭继龙,系湖南省龙山县内溪乡双坪村人,土家族,出生于1949年11月23日,其父彭武庚是家传20多代的老梯玛。
彭继龙从小生活在土家族聚集的地区,深受土家族文化的熏陶,10岁就跟着父亲彭武庚跑堂,15岁时学艺出师。1993年11月首次参加中国湖南龙山土家族摆手节,表演梯玛歌。1998年签职,正式成为梯玛掌堂师。
长期以来,彭继龙始终不忘向民间艺人学习,搜集和发掘民间文化资料,尤其对梯玛歌研究颇深。彭继龙传承的梯玛歌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古拙、原始,以其独特的形象博得了专家学者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彭继龙和他的梯玛表演队不断得到发展和逐步完善,在湘鄂渝边区名声显赫,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爱戴,每年都要接待不少来访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并为他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
2005年12月26日,龙山县委县政府为彭继龙颁发了龙山县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被评为"全县优秀民间艺人"。2006年6月9日,被龙山县人民政府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称号。2007年3月14日,彭继龙被湘西州人民政府授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2007年4月,彭继龙被龙山县人民政府授予"龙山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梯玛歌》被专家誉为"研究土家族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其主要价值表现在它的文学艺术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及语言学价值上。
一部《梯玛歌》,洋洋数十万言,从土家族的民族起源、民族迁徙、民族祭祀到生儿育女、生产生活,几乎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涉,不愧被专家学者们称为"研究土家族方方面面的活化石"。
近日,茶陵县人民政府确定了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包括《谭氏中医正骨》《烧塔》《传统理发》《客家吴家拳术》《谭氏木作木雕》共计五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跃...[详细]
为弘扬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丰富广大学生校园生活,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充分发挥本地剧团戏曲非遗资源优势,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凿石小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戏曲文化,感受传...[详细]
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圆满成功!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9月9日,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演出活动在茶陵县居然...[详细]
【活动回顾】线下展映//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6月18日,图书馆举行“年华易老,技·艺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线下展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