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好地方,潮涨流北上,潮落流南淌。早出乘流去,晚归顺潮涨,千年古渔雁,身随心神往。”古渔雁不是鱼,也不是鸟,而是指百年前那些“像候鸟一样迁徙,追逐鱼虾生存”的渔猎人群。可是,这样一群在春天里从河南、河北、江苏、山东等地呼朋唤友,拖家带口,浩浩荡荡地来,入冬前又成群结队地走的打鱼人,如今在辽河口——盘锦二界沟早已销声匿迹了,只是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在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心里。
11月19日,在辽宁图书馆展览大厅,这样一群人建造木船、开海捕捞、年节祭祀、海产品加工的劳碌身影,又从历史深处鲜活地“走”了出来。辽宁籍著名摄影师姜福祥用镜头“复活”了一个又一个“非遗”项目,让观众不出家门口就能邂逅昨天的记忆。看到,这次展出的150多幅作品,除了盘锦二界沟的《渔雁部落》,还有《成吉思汗的后裔》《惊世女书》《大美客家》《鱼皮部落》《鹰猎部落》《布朗族部落》《关东腊月》《中国贝类第一村》《废弃的钢工厂》《烧炭》《俄罗斯后裔在中国》共12个主题,题材涉足广东、湖南、云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区。摄影师以一个艺术家的锐利视角和图片语言,生动展现了留存在各民族身边的动人故事,真诚诉说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东腊月——窗户纸糊在外、老太太叼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是“东北三大怪”
鱼皮部落传承人尤文凤
鹰猎部落传承人汪经洪
2001年之前,姜福祥在政府机关工作,从没摸过照相机,爱人在媒体工作,负责采访文化新闻。有一次拉他去看非遗展,祖先留下的美仑美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他心旷神怡。然而,爱人告诉他这其中好多“非遗”都面临着濒临消失、无人传承的危险,他沉默了许多,说,“这件事我能干,你帮我找一个摄影老师!”摄影老师对他说,”摄影是一个烧钱败家的买卖,有的人把房子都卖了去摄影,有的妻子忍受不了丈夫整天在外跑,干脆跟丈夫离婚。”他瞒着爱人买了一台价格不菲的相机,一次“科尔沁草原行”,就从北京捧回了一个国家奖,从此一发不可收。
湖南江永女书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女人文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化石”,对研究人类文字和文明的起源、女性文化和民族的起源以及文明的发展历程都有重要的价值,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13年开始,姜福祥多次深入到湖南江永地区拍摄,自觉担当起中国女书文化抢救的责任,此次展出的30余幅作品是他从几百幅作品中精选而出,显示出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独特的艺术担当。
代代相传的女书文化
近20年的时间,姜福祥不停地在国内外奔走。他在2002年就开始关注成吉思汗的后裔,查阅大国量内外研究书籍、各地县史县志,并托朋友看到了秘不示人的成氏家谱,着手拍摄一部宏大而艰难的选题《成吉思汗的后裔》,这一拍就是15年。展览上,人们可以看到,在蒙古族发祥地额尔古纳河畔,数十名蒙古族人站在姜福祥的布景前,夜空辽远,神情肃穆,满是历史庄严感。幕布前是成吉思汗的子女,幕布后的世界则属于他们的英雄祖先。这一主观纪实摄影,令人惊叹!2010年获第三届辽宁省金像奖金奖。
如今,姜福祥是法国GAMMA新闻图片社职业摄影师,新华社中国图片社签约特聘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摄影家协会理事。然而,他时常都会有一种危机感,那就是:他拍照的速度永远也赶不到“非遗”消失的速度,许多非遗传承人都在他拍照前去世了。“作为一名摄影人,我对子孙后代负有一种责任。”他说。
近日,茶陵县人民政府确定了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包括《谭氏中医正骨》《烧塔》《传统理发》《客家吴家拳术》《谭氏木作木雕》共计五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跃...[详细]
为弘扬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丰富广大学生校园生活,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充分发挥本地剧团戏曲非遗资源优势,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凿石小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戏曲文化,感受传...[详细]
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圆满成功!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9月9日,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演出活动在茶陵县居然...[详细]
【活动回顾】线下展映//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6月18日,图书馆举行“年华易老,技·艺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线下展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