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彩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它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
据考古工作者对遗物的研究,当时有在白釉下画绿彩的,有在黄釉下画褐彩的,有在青釉下画褐绿彩的,还有在青黄釉下画褐、赭、绿三色的等品种。
在纹饰上,除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之外,还大量使用了花鸟,走兽、人物等题材,直接以绘画的手法来美化瓷器。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个先例在装饰技法上也是一项新的发展。
自此之后,宋代著名的磁洲窑和其它北方民窑中的黑褐彩绘,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装饰工艺,都可以说是在长沙窑的影响下而发展起来的,并为釉上彩绘开辟了道路,使我国的彩瓷艺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醴陵釉下彩瓷就是在上述基础上再创造成多色的釉下彩绘。它的出现,突破了千百年来由唐代长沙窑创制的釉下单一彩瓷、以及元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单色彩绘之风貌,而使釉下彩瓷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醴陵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釉下五彩瓷烧制在设计、工艺、造型、装饰等技艺方面有着自己的特殊要求,工艺复杂,易学难精,曾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釉下五彩瓷包括茶具、餐具、陈设艺术瓷等,品种繁多,琳琅满目。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的独特之处,一是坯釉选用高档原料,保证其泥釉有最高的白度和坯体的透光度。二是坯釉料科学配方,满足了制品成型和高温烧成的工艺要求。
三是成型过程从模型到滚压、注浆、精修坯、洗水、干燥、素烧每一步都要精心制作,严格控制。四是彩绘过程从构图到勾线、填色精工细作,一丝不苟。五是施釉,釉料覆盖坯体画面,故称釉下。施釉要内外均匀。六是高温烧成,温度达1350―1400℃。
釉下彩绘在有一定强度和吸水率的素坯上进行,彩绘的题材丰富多彩,有翎毛、花卉、人物、山水、昆虫、走兽、书法、图案等等,既有中国画的传统继承,也有西洋画的风格吸收。在表现形式上有着色与水墨,工笔与写意之分,淡雅素净,绘出大美天地。
【非遗传承】醴陵市文化馆调研非遗项目——醴陵红薯脆片制作技艺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深入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1月20日,醴陵市文化馆一行深入均楚镇均楚...[详细]
12月11日上午,株洲市首届非遗博览会、长株潭非遗产品展示展销会在市博物馆开幕,大批市民纷纷来到株洲博物馆(新馆)前坪,各色非遗美食已经摆上桌,街上人流如梭。[详细]
“攸县打铁水”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更好地保护、传承这一项目,日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摄制组对该项目进行记录,借助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