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民间曲艺,最具有本地特色的有两种:一是“醴陵春锣”;二是“赞土地”,这是一对姊妹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盛兴与清民,战争期间略显消隐,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则盛行于醴陵民间,出现一批民间操业艺人,他们上承下授创立了较为规范的表演程式的创作手法。
表演的内容是解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社会风尚、先进人物、世故人情。尤以歌颂大跃进、人民公社、科学的新生产方式为主要表演内容。民间的婚丧喜庆、添丁做寿也会经常插入通俗文化内容,博得了民众的喜爱,是醴陵民间的一道瞩目的文化风景线。
“文革”期间,它们与其他文艺种类一样,遭到莫名的禁止,被当作“封、资、修”的东西扫进了“历史的垃圾箱”,一度绝迹,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露头,一部分老艺人复出,重操此艺,游走于醴陵东南四乡,使通俗表演形式得存留。
醴陵民间曲艺“醴陵春锣”、“赞土地”起源于明末清初,盛兴于清末民初,战争期间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这项文化活动随之消隐,至新中国成立,人民翻身做主,精神焕发,各种乡间文化也随之复苏,为民所用。不论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的民众,素有“听好话”的习惯,特别是在自己营造的公众场合,希望得到来宾、朋友的盛赞,“打春锣”的艺人,就是迎合了这种人们的心理要求,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即兴创作出一些符合“此时、此情、此景”的“说词”。在小锣、小鼓的伴奏下,进行演唱、赞颂,既热闹了场面,又博得主人和宾朋的欢心,他们都有一手不可小视的绝技,就是即兴创作,“撞谁赞谁”、“见事赞事”、“见人赞人”,赞不绝口,让被赞对象其乐于心,不得不掏钱打发,使得这种艺术表演能够传承、发扬,日趋规范、完善。
希望家和事兴、祈望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事业发达,更是每个民众必怀的愿望,岁末年头、家家户户焚香秉烛祈求神明保佑,希望自己耕耘的土地,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根据这种心理需求,民间艺人创造了一种规范的表演——“赞土地”,由表演者假扮土地神,伴以锣鼓、唢呐,去家家户户送祝福,送祥和,歌舞说唱,粉墨登场,给人们带来心灵抚慰和文化审美的享受。总之,这两种民间曲艺表演为醴陵民间的一道文化风景。随着社会的变革,表演的内容也会随时事变化,不受局限,无所不及。但其表演形式基本不变。
醴陵春锣,又称“赞春”,主要的表演场合是临时性的公共场所,所反映的内容“当时、当地、此事、此人”,即兴创作出“顺口溜”式的口头诗歌进行赞颂,较好的作品要求有板有韵,用词得当,结构上或一段一韵,或两句一韵,或中间挂韵,总之,艺人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思维敏捷,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例:春锣春鼓响咚咚,我把新娘子来赞一轮,新娘子眉清目秀生得好,从小到大赛旁人,嫁个夫君是好汉,天作之合是凤配龙。孝敬公婆尽妇道,耕耘织绣又是能人,来年生个胖伢崽,欢天喜地是乐融融。才把新娘子赞了赞,再来赞一下新郎公 ……
“赞土地”是一种综合性的曲艺表演,有念有唱,有吹有打,表演的内容是在新年之初,人们盼望迎接土地神到来,土地神则在降临之际给家家户户带来更好的祝愿,送来祥和吉端,祝新的一年四季丰收,府节安宁,福寿双全,给人们精神上的鼓舞慰藉和文化上的艺术享受。此种活动季节性较强,一般只在春季组织表演。
赞词例:赞了一轮又一轮,特赞府上好家神,家神上面六个字:天地国亲师位尊。赞了一轮又一轮,燕子翻身赞财门,东边站起秦叔宝,西边站起尉迟恭,秦叔宝来尉迟恭,唐王封他们守财门,早晨开门金鸡叫,晚间关门凤凰鸣,金鸡叫来凤凰鸣,凤凰带宝进财门……
醴陵春锣是一种独角表演,适宜在任何场合表演,不受任何限制,表演者着装与观众稍异即可,手持一小锣,一小鼓,击拍清唱,每段插以简单的锣鼓点,以来稍事歇息,二来寻找下一个赞颂对象,三来构思下一段对被赞对象的赞词,编唱赞词有一个基本的套路,但要根据不同的场不同的对象酌情增减、变化、言符其实,恰到好处,从艺者要有敏捷的文思,掌握诗歌的创造规范,有很好的文字驾驭能力,做到随机应变,撞谁赞谁,见事赞事,见物赞物,见人赞人,赞不绝口,在公共场合,上至厅堂,下至厨房,田间地头,餐间桌旁,口若悬河,鼓响词来,但从艺者绝大部分都不是文化水平很高的读书人,他们靠师傅的言传身教,靠自己对生活的细心观察,熟练生巧,掌握了这种即兴创作演唱的绝活。
赞土地是一种组合式的曲艺表演,它比春锣显得更热闹,更规范,更具有观赏价值,它是一种季节性较强的表演形式,每年在年初时走家串户,进行表演,它的作用是鼓舞、开导乡民们对新的一年要充满信心,树立丰收、发财的信念,客服困难得决心,消除消极因素。
名为“赞土地”表演时实际上是“土地赞”,由土地神扮演者通过“唱、念、做”给人们以启示鼓舞,带来美好的祝愿,表演的唱词,念白都是事先写作好的,台前台后互相呼应,密切配合,根据表演时的不同场景,逐段拼接连綴,有较好的灵活性。
醴陵春锣,表演形式独特,它的表演者兼创作演唱,伴奏于一身,从艺者都是一些不可多得的艺术人才,因为是独角表演,因而不受其他因素的束缚,只要有一人以上的场合,就可以进行创作和表演,灵活性、实用性极强,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即兴性、适时性、具有独特的艺术的价值,作为一种民间曲艺,有很高的传承、保留价值。
“赞土地”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曲艺表演,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审美价值,它通过一种组织表演的形式,鼓励人们的良好心态去迎接新的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对幸福美满的追求和创造。通过一年一度的走村串户的表演,也营造了乡村的文化氛围,丰富了文化生活,增强了乡民的凝聚力,在不断丰富的文化内容中,它仍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近日,茶陵县人民政府确定了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包括《谭氏中医正骨》《烧塔》《传统理发》《客家吴家拳术》《谭氏木作木雕》共计五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跃...[详细]
为弘扬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丰富广大学生校园生活,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充分发挥本地剧团戏曲非遗资源优势,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凿石小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戏曲文化,感受传...[详细]
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圆满成功!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9月9日,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演出活动在茶陵县居然...[详细]
【活动回顾】线下展映//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6月18日,图书馆举行“年华易老,技·艺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线下展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