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着双面鼓举棒欲击
衣着瑶服的瑶民正举棒齐敲
打着鼓对着歌场面恢宏
宜章县莽山瑶族赛鼓,相传最早由当地瑶族山民“击鼓驱兽”演变而来,至今发展成现在的一种热闹欢快、竞技向上的民间娱乐活动。这种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即“引鼓”、“赛鼓”和“收鼓”所组成,极受当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
莽山赛鼓,主要是莽山乐水河谷一带排瑶的民俗,它融娱乐、竞技、山歌等于一体,活动内涵彰显出排瑶强悍、勇敢、勤劳、智慧的性格特征,深受狩猎文化、农耕文化、军防文化和中原文化等影响。其赛鼓形状,形似水桶,杉树木制成,单面蒙以牛肚皮,响声清脆震撼,铿锵有力,赛鼓简单易做,民间有“添丁添鼓”的说法,蕴含喜庆吉祥,它属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宜章莽山瑶族赛鼓,起源于农耕文明,以祈福保佑平安为动因,充分体现乐水河谷村坊间瑶汉和睦相处,共享幸福的生活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民族民俗价值和游乐价值。这种娱乐一般每逢重大节庆、盛典活动上组织开展,如春节等。
【非遗传承】醴陵市文化馆调研非遗项目——醴陵红薯脆片制作技艺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深入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1月20日,醴陵市文化馆一行深入均楚镇均楚...[详细]
12月11日上午,株洲市首届非遗博览会、长株潭非遗产品展示展销会在市博物馆开幕,大批市民纷纷来到株洲博物馆(新馆)前坪,各色非遗美食已经摆上桌,街上人流如梭。[详细]
“攸县打铁水”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更好地保护、传承这一项目,日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摄制组对该项目进行记录,借助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