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免费注册
韵动株洲>非遗传承>常德丝弦与衡南渔鼓“约会”衡南
常德丝弦与衡南渔鼓“约会”衡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9月26日,来自沅水河畔常德市鼎城区文体广新局、衡南县文体广新局的艺术家们,欢聚在衡南云集湘水之滨,共同举办“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暨“两地情·一家亲”文化交流惠民演出活动,以文艺汇演的形式,共叙两地文化友情,畅饮湖湘文化佳酿,传承中华文脉。当天晚上共上演了十个传统民俗节目,衡南和常德鼎城区各出五个节目。

 

 

 衡南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蓝墨水的上游,是“诗魔”洛夫、剧作家海岩的故乡。衡南的艺术家们表演了古典舞蹈《月圆之夜》、曲艺莲花闹《七嘴八舌话衡州》、花鼓折子戏《小打铁》、脸子戏《红火云集》、衡南渔鼓《古今雁城美如画》。衡南自古以产莲而著称,莲高洁的品格是衡南精神的象征,诞生于衡南本土的曲艺莲花闹是衡阳市非遗保护项目,其唱词信口编造,无固定内容,演唱亦无固定基调,每句都以“莲花闹”结尾,莲花闹雅俗共赏,是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流动舞台,衡南莲花闹《七嘴八舌话衡州》以风趣幽默的说唱点评衡州陋习和美德,激励大家争当文明市民。《红火云集》在传统脸子戏的基础上增添了吐火等杂耍,脸子戏取材于衡南南乡栗江人到衡阳赤帝庙祭祀祝融,带上了木雕的“脸子”,希望得到祝融的神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祈求强身健体、消灾除病、降妖除魔的古老习俗。 

 

 

常德鼎城区带来《常德小调联唱联奏》、花鼓小戏《幸福来敲门》《今天有客来》、常德丝弦《枕头风》《常德人爱唱丝弦》五个精彩的节目。

 

 

常德丝弦、衡阳渔鼓和长沙评弹是《中国曲艺志》上记载的湖南最古老的三种曲艺。常德丝弦是常德的文化名片,流行于常德沅江、澧水一带的汉族地方曲种。常德丝弦《枕头风》是曲艺多角一人,一人多角的典范代表剧目,获得了全国曲艺界最高奖牡丹节目奖,这个节目奠定了常德丝弦在全国曲艺界不可或缺的艺术地位。 衡南渔鼓始于晋代, 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魏夫人在南岳建黄庭观,将道教传播到南方,边打渔鼓边唱道情,于衡阳东南四乡传播道教理念,融入衡阳方言,使衡阳人听得懂,逐渐喜爱,被民间艺人所学,世代传承下来,成为今天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说唱曲艺形式。如果说常德丝弦曲调柔美婉转,那么衡阳漁鼓则高亢激昂。由此可见常德人性情温和醇厚,衡阳人性情刚烈深厚。张紫眏老师大弟子、代表性传承人聂晶萍率衡南渔鼓传习所的弟子们,深情奉献《古今雁城美如画》,将王船山词牌《衡阳八景》与新衡阳的山水人文全新演绎。2010年,衡南渔鼓传承人张紫映与常德市花鼓戏保护中心主任、常德丝弦国家级传承人朱晓玲一同赴法国巴黎参加曲艺展演。当晚,衡南渔鼓和常德丝弦同台演出,共话友情,再续湖湘文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繁星闪烁,明月如玉。演出结束后,现场1000余名观众久久不肯离去,仍在兴高采烈地品咂这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大餐。从此,常德、衡南两地心手相牵,携手走在湖湘文化飞速发展的星光大道上。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31-286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