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锅、打铁水、漆画……这些曾经辉煌的民间技艺,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与记忆。随着社会的进步,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
如何发扬国粹,让株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并得到更好的传承?
花鼓大筒在绝境中浴火重生
大筒是流行在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族拉弦乐器,形似二胡,因琴筒较大较粗而得名,是湖南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花鼓大筒。
在芦淞区五里墩乡一座茂林修竹的小山下,坐落着一家名为清山的乐器厂,这是一家主要生产花鼓戏大筒的民俗乐器手工作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54岁的袁清山是这里的老板,也是大筒制作手艺的第四代传承人。18岁开始,他便坚守着祖上传下的大筒制作技艺。
1980年,袁清山高中毕业,开始从事花鼓戏大筒制作。这时的他发现,他所面对的世界和祖辈完全不一样,在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冲击下,花鼓戏越来越难吸引年轻观众。于是,他跑到长沙请来师傅王尚雅进行指导。
经过半年多的技术改进,大筒不仅音色优雅、圆润、地方风味浓烈,而且外观美观大方。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畅销整个湖南。
2000年以后,袁清山开始频繁到长沙、广州等地参加展销会,向外地客户推销他制作的花鼓戏大筒,美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华裔都十分看重他的手艺。更让袁清山自豪的是,有着魅力湘女之称的大筒演奏家蔡霞,拿着袁清山制作的大筒,以独奏的形式,多次到全国各大城市乃至台湾,进行各种形式的演出。
尽管袁清山的大筒制作已经走在其他乐器厂的前面,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大筒的革新。如今,他每年还会做一些实验,通过各种材质的木头,调试大筒的音色。“如何让大筒变得更好,让它演奏出更美妙的音乐,是他的梦想。”
近日,茶陵县人民政府确定了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包括《谭氏中医正骨》《烧塔》《传统理发》《客家吴家拳术》《谭氏木作木雕》共计五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跃...[详细]
为弘扬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丰富广大学生校园生活,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充分发挥本地剧团戏曲非遗资源优势,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凿石小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戏曲文化,感受传...[详细]
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圆满成功!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9月9日,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演出活动在茶陵县居然...[详细]
【活动回顾】线下展映//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6月18日,图书馆举行“年华易老,技·艺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线下展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