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在长沙市桔园小学,由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与湖南教育电视台联合开展的“京剧进校园”活动正进行着互动环节,两位演员细心地帮孩子们勾脸,一笔一画间,“小花脸”和“孙大圣”就粉墨登场了,从未有过的趣味体验让孩子们充满新奇感。“其实孩子们不是对戏曲不感兴趣,而是他们缺少接触戏曲的平台。”望着这些兴致勃勃的小学生,湖南教育电视台副台长蓝兵笑着说。
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员为桔园小学的学生勾脸
“小花脸”和“孙大圣”粉墨登场
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猴王献瑞》演员与孩子们互动
省湘剧院的老师们来到了株洲石峰外国语学校,给学校戏剧社的“小戏骨”们,进行面对面的点拨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传承人朱国强表演皮影戏
8月初,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四部委出台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2017年,在试点基础上,有条件的省区市大中小学以及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争取实现所有学生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据湖南省京剧传承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共开展进校园演出40余场次,演出场场爆满。该中心演员部副部长黄帅说,他们通过主持人讲述京剧故事、展示京剧脸谱和京剧选段等形式,从京剧艺术的行当、服饰、唱腔、脸谱等进行全方位展示普及,受到师生们欢迎。
在这场演出之前,桔园小学校长仰慧对于同学们能否接受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并没有信心。她坦言,孩子们在演出现场表现出的踊跃和热情,是她完全没有料想到的。这次演出不仅让学生接触到了国粹,也让老师们受益匪浅。她希望能邀请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的老师们定期到学校授课,学校将组建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调动学生学习戏曲的积极性。
湖南省级艺术团体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并非浅尝辄止。今年暑假,株洲外国语石峰学校主办了湘剧传承夏令营。学校的“小戏骨”们师从湖南省湘剧院的艺术家,新学了经典湘剧曲目《拜月》,并于8月中旬为株洲市民献上了一场戏味十足的演出。
为了将《拜月》打磨得更精致,湖南省湘剧院的老师们再次走进该校。刚坐下,社团的成员们就迫不及待地给老师们展示起新的练习成果。表演中,老师们从湘剧表演动作的美感、韵律等方面提出自身见解,并亲自上阵示范,让同学们更直观地领会。“我看到老师们的表情很鲜明,而我们就含蓄了一点。”株洲外国语石峰学校“小戏骨”成员李俊颜看了湘剧院老师们的表演后忍不住模仿起来。
此外,对于一些面临衰落消亡的戏曲,“戏曲进校园”活动也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传承作用。据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传承人朱国强介绍,他从15岁起开始学习皮影戏,至今已整整40年。近年来,皮影戏渐渐衰落,逐渐淡出百姓的生活。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保护、传承皮影戏,他一方面通过自筹资金开办皮影艺术博物馆、整理收集失传的剧目、撰写书籍等方式进行保护传承,同时将目光转向学校,主动进校给孩子们表演。他说:“我用普通话表演了一些受欢迎小节目,我还要做更多皮影戏新作品,如《武松打虎》《猪八戒背媳妇》等。希望通过皮影戏进校园、进社区,来挽救这门艺术,让皮影戏焕发新活力。”朱国强的努力付出没有白费,在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皮影戏,主动学习皮影戏表演。
据了解,湖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正在深入进行中,将为校园中的师生们送去更多精彩的演出,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戏曲文化浸润,也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流传于世。
【非遗传承】醴陵市文化馆调研非遗项目——醴陵红薯脆片制作技艺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深入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1月20日,醴陵市文化馆一行深入均楚镇均楚...[详细]
12月11日上午,株洲市首届非遗博览会、长株潭非遗产品展示展销会在市博物馆开幕,大批市民纷纷来到株洲博物馆(新馆)前坪,各色非遗美食已经摆上桌,街上人流如梭。[详细]
“攸县打铁水”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更好地保护、传承这一项目,日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摄制组对该项目进行记录,借助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