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免费注册
韵动株洲>非遗传承>非遗民俗 • 女书
非遗民俗 • 女书

女书是湖南江永女书专用的汉语方言音节表音文字。女书作品书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婚嫁礼物)、扇面、布帕、纸片上,分别叫做“三朝书”、“歌扇”、“帕书”、“纸文”。有的绣在帕子上,叫“绣字”。这里妇女有唱歌堂的习惯,常常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传授女书。妇女们唱习女书的活动被称作“读纸”“读扇”“读帕”,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女书文化。


微信图片_20170922144122.jpg


江永女书是世界上女人唯一的文字,它诞生在宋朝,确在影响着汉字的结构,它同时又是汉字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将又多了一个新的窗口。

女书的使用者主要是汉族妇女,也有当地一些放弃瑶语只用汉语的平地瑶妇女使用。女书靠母亲传给女儿,老人传给少年的自然方式,一代代传下来。“女书”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语言生活中的一个奇特现象。


微信图片_20170922144124.jpg


女书具有文字学、语言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因而被国内外学者叹为“一个惊人的发现”、“中国汉语文字历史上的奇迹”。


微信图片_20170922144126.jpg


关于“女书”文字的记载,至今最早能见到的是太平天国(清朝咸丰年间)发行的“雕母钱”。该钱背面用“女书”字符铸印有“天下妇女”、“姊妹一家”字样。“女书”究竟源于何时,何地,海内外众多学者的探索勾起人们久远的联想。有人根据当地妇女赛祠的花山庙兴起在清代中期,结合发现最早的“女书”实物,推测“女书”起源于明末清初。


微信图片_20170922144128.jpg


有人以“女书”中存在与壮、瑶等民族织锦上的编织符号类同的字符为据,认为“女字的构成源于百越记事符号”。有人根据“女书”中大量与出土刻划符号、彩陶图案相类似的字符,认为其起源的时间、空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形成于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之后。


微信图片_20170922144127.jpg


有人依据“女书”文字与原始古夷文的基本笔划,造字法类同,认为它是舜帝时代的官方文字。有人根据甲骨文和金文借字在“女书”字汇明显存在的特征。认为女书是一种与甲骨文有密切关系的商代古文字的变种。


微信图片_20170922144131.jpg


“女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化石”,对研究人类文字和文明的起源、女性文化和民族的起源以及文明的发展历程等方面,在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字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价值。


微信图片_20170922144135.jpg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31-286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