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免费注册
韵动株洲>非遗传承>中国动画人:向皮影、剪纸等非遗技艺学习
中国动画人:向皮影、剪纸等非遗技艺学习

“这几年动画、动漫发展是很不错的。但是从文化的特性和特点来讲,我不敢下结论,但可能还比不上上世纪80年代、60年代那两个高峰期。那时动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老百姓也爱看。”


9月7日,“剪纸、皮影、年画传承人对话动漫界”活动在上海市大隐精舍举行。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陈通在致辞中感慨。


1960年代和198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一辈动画人把水墨画、皮影、剪纸等元素融入到动画中去,有了《大闹天宫》《猴子捞月》《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兄弟》等一批民族特色鲜明的作品,在国际上捧回无数奖项,奠定了享誉世界动画界的中国学派。


在学习西方多年之后,如今中国动画人又把眼光转回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和传统技艺的表现方式,与“非遗”技艺的结合成了急迫又顺理成章的事情。


9月7日至8日上午,与会嘉宾按照剪纸、皮影、年画三类项目,分别举办专题对话。8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画、剪纸、皮影非遗项目传承人代表、国内知名动漫制作公司负责人代表以及非遗保护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82e3c3d4526e405e863a1e185e63ac5c.jpg


历史悠久的皮影和动画“异曲同工”


三场对话中的第一场是皮影对话动漫。与剪纸、年画相比,皮影本身就多了表演的部分,和动画有些异曲同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龙江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薛兆平甚至认为,动漫艺术的产生就是源于中国的“皮影戏”。


中国的皮影戏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名录。皮影戏历史悠久,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李延年介绍,“凡是戏曲,有2000年,甚至1500多年历史以上的都几乎没有。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戏剧类非遗中,京剧有200多年历史,昆曲有600多年历史,而皮影戏有1000多年历史。”


另外,皮影的分布比任何一个戏曲都广。经普查,我国除了西藏和海南没有皮影团体,其他地方都有,甚至一个省有几十个,追溯到历史上有几百个,可见民间对皮影的喜爱。


历史上皮影戏是一个分布广,但很“小”的剧种,1到3个皮影艺人就是一个剧团,挑着担子走村窜巷,流动演出。新中国成立以后,部分省市先成立了皮影工作队、皮影剧团。这个时期是中国皮影戏的整合期,皮影有了演出地点,并且形成了群体。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龙江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薛兆平介绍,1962年黑龙江皮影剧团在黑龙江青冈演出的时候,已经有几十人的阵容,和早先单枪匹马的演出时期大不相同。同时,皮影戏的艺术也达到了高峰,创作出了大量作品,对皮影本身也做了很多改良。


龙江皮影戏的代表剧目是《猪八戒背媳妇》,猪八戒原来由一个人操控,后来逐步改良,变成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更多人操控,做出的动作也越来越精细。当时《猪八戒背媳妇》在黑龙江家喻户晓,“田间地头都在唱。”


另一部剧目《秃尾巴老李》中,剧团改良了自然环境的表现,“原来贴个片子就代表水,后来雾、雷、雨、闪电都陆续出现了。”


陕西“华县皮影雕刻技艺”的特色是繁复的雕工。“从制皮到刮皮、染色、雕刻,整个工艺流程大概这样子,一个皮影的完成需要24道工序。一个皮影最少动3000多刀才可以刻成,制作工具这块在全国同行里面也是最多的。”传承人薛宏权介绍,华县皮影采用的是“推皮走刀”技艺——持刀的手不动,通过另一只手推动皮子,雕刻出精细的毛发花纹,这个手法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掌握起来十分困难,在培养年轻传承人方面也非常艰难。


浙江的海宁皮影戏则是具有南宋风格的古典剧种。海宁皮影工艺美术师孙江阳表示,皮影戏自北宋边境兴起后,随宋室南迁又移至杭州、浙江一带。海宁皮影戏依旧保留了当时的风格,少雕刻而多绘画。


7d18f8a9182d4d8fbb1a23d46458df45.jpg


皮影应该不断创新发展


多位皮影传承人都谈到了如今新的娱乐方式对于传统皮影戏的冲击,但同时皮影并未进入博物馆寿终正寝,它仍是活着的非遗,在不断改变以试图连结当下。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中心皮影戏传承人李桂香已经年过七旬,见证了湖南皮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传承和求变。她记得湖南木偶皮影艺术中心从1957年就开始向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学习,借鉴他们的创作理念和现代审美造型,“他们制作了很多优秀的动画片。如《渔童》《济公斗蟋蟀》《人参娃娃》等经典剧目都可以看到很多皮影元素。《猪八戒吃西瓜》对我们影响很大。”


陕西皮影艺术最为古老也最为精致,但薛宏权意识到,古老的唱腔和表现形式反而阻碍了华县皮影的传播,“陕西华县皮影唱的是地方方言‘碗碗腔’,年轻人根本听不懂,让他们喜欢肯定是不现实的。”


他自己成立工作室,招了一批年轻人尝试做改良皮影。他试过用皮影做芭蕾版的《白毛女》,喜儿的脚由三段皮子拼接而成,能熟练做出踮脚、旋转等飘逸的芭蕾动作,长长的麻花辫也是一节节拼接出来,杨白劳托起辫子为喜儿扎头绳的场景,都可以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他还带着迈克尔·杰克逊皮影上了央视,演员在舞台上模仿杰克逊跳太空步,他的皮影在幕布后跟着跳,动作完全一致,现场一片惊叹。


“把年轻人先吸引到皮影舞台前面来,这样的话才可以谈到传承。” 薛宏权强调“一定要创新”,“从一两千年以前汉代产生皮影,到用兽皮雕刻涂上颜色、配上音乐做成现在皮影戏的演出方式,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历史,这个过程中也是在不停地创新,并不是皮影戏与生俱来就是这样的。所以,一定要创新。”


b66912081ead4f638ff898896e9ec42d.jpg


2006年IDMT推出的皮影动画《桃花源记》


探讨非遗与动漫的互鉴


美影厂时代的辉煌是皮影传承人和动漫公司不约而同会提到的一个标杆。《猴子捞月》《猪八戒吃西瓜》是皮影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是水墨动画,《大闹天宫》《葫芦兄弟》里面也有不少剪纸、皮影元素。 


在借鉴欧美日动画多年之后,不少动画企业也开始回过头来,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可能性,试图接续动画中国学派的脉络。


上海河马动画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制作部总监潘炜分享了2006年IDMT推出的皮影动画《桃花源记》,“皮影一直是舞台的表演形式,这个片子用电影的镜头语言去讲述这么一个故事,做得非常好。我相信当时同仁们肯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潘炜认为,与美影厂时期相比,如今动画最大的发展是进入了三维动画爆炸式增长的时期,三维动画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结合,是老一辈人没有探索到的领域,也给如今的动画人留下了无限可能。


他认为传统中国文化和三维动画结合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轻度的植入,这种是把传统技艺作为道具或者场景装饰在片中出现,比如《年兽大作战》中的春联、窗花、剪纸还有年兽的形象作为道具在片子里边出现。”


“第二种是中度结合。在《功夫熊猫2》中有一段讲孔雀的历史,讲它为什么离家出走。这段是一个小片断,完全用的是皮影的表现形式。到了《大圣归来》,开篇有种手绘年画风格的渲染。


“第三种是重度结合,是将整篇美术风格和年偶做有机结合,既不失传统的韵味,又可以很好体现三维动画优势,增强内容的表现力和动画美感。我们的动画《生命之猪》里面角色设计有一个非常二维的感觉,其实跟年画和皮影已经非常接近了。


“我们很愿意和在座的老师和各位前辈一起去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用三维手段去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发扬壮大,特别是迎合年轻人的口味。” 潘炜强调,“一个东西要传承还是要发展,如果只有传承没有发展的话我们依然走不远。”


拥有喜羊羊IP的广东原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设计“九州大陆世界观”IP的上海阿忒加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动漫公司也分享了各自探索传统文化领域的一些努力,但一个共同的现象是,大家在内容方面都开始探索甚至有了成果,但在从形式上把中国传统艺术引入动漫,依然难觅门径。


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提到公司在做一部叫做《财神到》的动画,希望结合皮影艺术,用三维动画去表现皮影,但在形象创作上遇到了困难,“在已经有二维人物形象设计下把它变成皮影,这点蛮难的。至少对于我们没有接触过皮影的人士蛮难的。”他展示了一张鸟的二维动画设计图和皮影设计图,“不知道像不像,希望非遗传承人老师可以给我们一些指点。”


另一方面,皮影非遗传承人也想朝创新的路上走远一些,却苦于没有和公司合作的渠道。薛兆平很早就想排皮影连续剧,但觉得自己“没那么大能力”,“今天这个平台遇到很多动漫界的人,我很想找这些老师对接一下,之前没有机遇找不到这些人。”


“非遗传承人一手托着传统,一手连接未来。”陈通总结,影视公司有先进的项目和理念,传承人有专业的传统技艺,“我特别希望影视公司和传承人挂钩,把对话变成行动队而不是清谈。”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31-286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