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是茶陵的传统地方特色农产品,与生姜、白芷同誉为茶陵“三宝”,其品种中的紫皮大蒜又因皮紫肉白味醇更加得名。民间流传着茶陵大蒜是“一蒜入锅百菜辛,一家炒蒜百家香”。
茶陵大蒜历史悠久。相传有一年夏天,天大旱,神农带雨师赤松子在云阳山求雨。因为天气太热,赤松子患了痢疾。神农找来一种草药给赤松子服用,连服两天后,病就好了。赤松子问这药叫什么名字,神农说还没取名。赤松子将这药草左看右看,发现尾巴上有个“脑”,根上也有个“脑”,就把药草取名“大双脑”。后来,医家将它列入草科,写成“大蒜脑”,简称“大蒜”。茶陵大蒜因此更加名闻于世。也有传说炎帝采药茶陵云阳山时,因病食蒜而愈,遂手植大蒜于茶陵。但据茶陵县县志记载,茶陵种蒜始于五代前,栽培历史超千年,明代已成为主要农作物,民国时期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茶陵大蒜曾因品质上乘,明清时被列为“贡品”,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远销湖、广、福建和东南亚,五十年代曾在全国农展会上展出,八十年代获湖南省农业厅颁发的“湖南省首届优秀农产品证书”,其品质一直为国内外客商及消费者所公认。
1935年,茶陵县种蒜已达1万亩,占全省大蒜总面积的37.94%,总产1500吨,占全省总产的44.92%。尤其是平水、虎踞、下东等乡镇由于地理环境独有的质地,种出来的紫皮大蒜颇具特点。九十年代,因重生产,轻销售,导致茶陵大蒜产业停滞不前。为了扶持传统产业,发挥紫皮大蒜的品牌和品质优势,近年来,茶陵县委、县政府对大蒜生产相当重视,把大蒜生产列为全县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制定了发展规划,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经过几年的努力,茶陵大蒜面积恢复稳定在1.5万亩左右,年总产量约2000吨,备受广东、湖北、福建、江西等地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采用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馥蒜”产品,香辣适中,口感纯正,更是畅销省内外。
大蒜加工又名馥蒜加工,是茶陵民间沿袭千年的一种传统农产品手工工艺,也是一种积聚了民间艺术与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美食工艺。2007年,株洲市人民政府将茶陵大蒜加工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使大蒜加工技艺得到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
茶陵大蒜加工历史久远,据茶陵县县志记载:明正德年间,明武宗饮宴群臣,典膳官茶陵人欧钦捕,偶以茶陵馥蒜入筵,其味香之美无伦比,令君臣胃口大开,赞不绝口,武宗遂钦定茶陵馥蒜为“贡品”,以备御膳。民国其间,因其品质上乘在国内广泛流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的要求程度提高,馥蒜加工技术也随之改善、提升,口味更加独特,但其基本的腌制方法和技艺都一直在沿袭传统。
茶陵大蒜加工腌制过程简易,但要腌制出品质上乘的馥蒜,一要把握好大蒜加工的时间:大蒜加工的最佳时间是每年清明至谷雨期间。二要挑选好品种:要采集个头较大的新鲜紫皮蒜头进行腌制。三要准备好配料、器皿:食盐、白沙糖、翻唇瓦坛子或玻璃坛子。
茶陵大蒜加工简单但又独特。一是选蒜、剃皮。把选好的新鲜紫皮蒜头清洗干净,拨去蒜茎和须根,剃去外面2——3层粗皮,再擦净晾干。二是上盐腌制。将洗净晾干后的大蒜用阔口大盆装好,再根据个人口味撒上适当的食盐拌匀(喜欢甜食的,可以和上一些白糖)。三是装坛加水密封。将用盐腌制好的大蒜装入一种特殊的翻唇瓦坛子,盖上坛盖,在翻唇上加上水,做到密封又保湿,使馥蒜在长时间内能够食用。大蒜腌制半个月即可食用。在大蒜加工过程中,整个流程一定要保持清洁干爽。大蒜头和坛子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后晾干,不能有一丁点儿水分。操作的人都要洗手净身,不能带汗携脏操作,否则,馥蒜会变酸甚至发臭。这样看似简单的加工过程的确也确实需要细腻的心思,才能成功的做出最好的馥蒜。
茶陵大蒜加工大到作坊,小到家家户户。其中茶陵下东乡、洣江乡、平水镇的馥蒜尤为出名。这些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土质肥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种植出来的大蒜以个大瓣壮、皮紫肉白、香辣浓郁的品质特点。
茶陵馥蒜采用茶陵优质紫皮大蒜精制而成,风味独特,消凉爽口,味道纯正,气味芳香,制作材料纯属未受污染的天然物质,是居家、旅游、宴请及馈赠的上等佳品。中兴名臣曾国藩将家乡这一特产带到京城,偶以茶陵大蒜入席,其味辛而不辣,其香浓而不烈,令群臣胃口大开,且经证实具有健胃、抗病毒(后证实是防癌)之功效,遂被列为皇室贡品。
馥蒜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能加速血液流向头皮皮脂腺和毛囊的速度,而促进毛发生长;也能有效地预防黑色素的增加。它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如糖、氨基酸,提高免疫力,调节血脂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用价值。毛泽东早期领导井冈山革命斗争时,将茶陵大蒜作为部队战士的养身排毒、抗病健体的首选食品,故人们把它列入营养食品,抗癌食品,长寿食品。
茶陵大蒜加工技艺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是茶陵县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也是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生动地体现了当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人民群众忙于各种经营活动,更有大批青壮年外出经商打工,分散各地,他们把大蒜加工技艺带到全国各地。2009年茶陵县财政投入1万元作为传承保护经费。并由县政府出面保护和挖掘传承人,鼓励热心人士为把茶陵大蒜加工技艺发扬广大献计献策,奉献自已的一份力量。2010年,茶陵县将茶陵大蒜申报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终获成功。这标志着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品牌从此有了国家法律保护,这对培植地方优势产业,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重视对大蒜药用价值的研究和应用,现已倍受国际医学界和消费者的青眯,成为欧美等国用于抗菌,提高免疫力,调节血脂和抗肿瘤的首选天然治疗药物。茶陵馥蒜采用于本地古老配方,纯天然加工,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及不破坏大蒜原有功效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其品质一直为国内外客商及消费所公认,因而大蒜加工行业也越走越红火,县内大小型加工厂日益增多。
近日,茶陵县人民政府确定了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包括《谭氏中医正骨》《烧塔》《传统理发》《客家吴家拳术》《谭氏木作木雕》共计五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跃...[详细]
为弘扬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丰富广大学生校园生活,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充分发挥本地剧团戏曲非遗资源优势,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凿石小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戏曲文化,感受传...[详细]
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圆满成功!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9月9日,茶陵县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演出活动在茶陵县居然...[详细]
【活动回顾】线下展映//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6月18日,图书馆举行“年华易老,技·艺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线下展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