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日上午,省文化厅公布了全省首批“经典文化村镇”名单,共66个村镇入选,其中,我市醴陵沩山村、炎陵县中村瑶族乡以及茶陵县秩堂镇名列其中。
据了解,“经典文化村镇”的评选,旨在挖掘和保护一批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特色小村小镇。未来,有关部门将通过资金投入、重点开展工作等方式,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革命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文化村镇所在地的人民脱贫致富。
(资料图)
沩山村:“千年古窑村”
沩山村位于醴陵市东堡乡,距离醴陵市区15公里,经考古发现,沩山早在宋元时期就开始烧制陶瓷。现在,沩山村保存着自宋至清代的古窑址100余座,与窑相关的瓷泥矿井、瓷器运输故道、生活设施、庙宇古塔等文物古迹100余处,传统历史建筑面积1260万平方米,完整地保留了原生态的自然与历史人文环境,其原始的山水、植被与古窑群、古作坊、古民居、古道、古桥、古庙等融为一体,堪称“千年古窑村”。
中村瑶族乡:“五瑶”文化
炎陵县中村瑶族乡由原中村乡、龙渣瑶族乡、平乐乡合并而来,是长株潭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拥有独具民族特色的瑶歌、瑶舞、瑶拳、瑶居、瑶膳“五瑶”文化,每逢其传统民族节日“起春节”“斗牛节”“盘王节”,都要载歌载舞。
秩堂镇:“三大学士故里”
茶陵县秩堂镇是茶水发源地,茶乡文化发祥地,因哺育出明代首辅大学士、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明代会元、文渊阁大学士张治;清代协办内阁大学士彭维新,而被誉为“三大学士故里”。秩堂镇人文景观甚多,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如今挂牌保护的名胜古迹有十余处,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秩堂镇的历史人文。
【非遗传承】醴陵市文化馆调研非遗项目——醴陵红薯脆片制作技艺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深入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1月20日,醴陵市文化馆一行深入均楚镇均楚...[详细]
12月11日上午,株洲市首届非遗博览会、长株潭非遗产品展示展销会在市博物馆开幕,大批市民纷纷来到株洲博物馆(新馆)前坪,各色非遗美食已经摆上桌,街上人流如梭。[详细]
“攸县打铁水”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更好地保护、传承这一项目,日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摄制组对该项目进行记录,借助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