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免费注册
韵动株洲>非遗传承>“星子灯”(省级)
“星子灯”(省级)

  星子灯.jpg


“星子灯”是一种曾经广泛流传于湘东赣西的民间舞蹈项目,属于传统龙灯的一种。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优秀的民间舞蹈曾经一度濒临灭绝。2007年,经过醴陵市政府的挖掘和整理,被列为第一批株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最近,醴陵市政府再次组织专门班子,对这一民间舞蹈进行深入挖掘整理,正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组队参加湖南省第四届文化艺术节表演。


  “星子灯”现流行于湖南醴陵白兔潭及东乡一带,始创于醴陵田心村,是我国目前独一无二的一种龙舞,属中国最古老的火龙舞之一。


  星子灯套具“捻子”(注:醴陵话叫“枚子”),其制作过程是:用荷树皮、杉树皮烧成炭末,加上杉树木炭一起磨成粉用细筛过滤后,再用土硝掺和均匀,剪一张9cm宽,30cm长的土纸,把二根粗香压在粉上卷成1.5cm大小,用浆糊封口晒干,待用。星子灯有8个头灯:清吉灯(七星灯)、康泰灯、月灯、日灯、水灯、土灯、金灯、木灯。星子灯演员7人,由男演员担任。表演时间是每逢中秋前后一周,时间为半月,具有浓厚的醴陵民间特色。


  醴陵东乡地处中国最大的花炮产地萍浏醴地区,是我国鞭炮生产发源地,拥有硝磺的原材料,白兔潭镇拥有丰富的松树资源,烧制木炭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星子灯是由驱鬼、祛瘟、消魔的方式逐渐演变成为地道的民间舞蹈。


  “星子灯”起源于湖南醴陵白兔潭镇田心村及东乡一带,以后传入浏阳县、株洲县、攸县和江西萍乡等地,民间传说,明洪武年间,东乡痢疾流行,给人民带来病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善懂医术的明朝军师刘佰温发明治愈方法,即:将硝磺和树皮混杂在一起,用火点燃,拿到最脏的地方,洒进猪栏、厕所、厨房和墙角落来回跑圈,每逢中秋就进行一次消毒处理,醴陵是鞭炮生产发源地,硝磺不但可生产鞭炮还能治病,于是有人出来领头,制作简单道具,举着硝磺和树皮制成的成品,点燃后,绽放出星花和火,领着几个人一边跑一边随心所欲地变化队形,久而久之逐步形成这种民间舞蹈的完整结构,很具醴陵民间地方特色,表现了人们在欢度中秋佳节时的欢快心情。

 

  “星子灯”舞蹈的主要特征:


  1、独特性


  龙舞在全国各显神威,各分支舞蹈形式多样,而“星子灯”在龙舞中它是全国唯一的一种舞蹈形式。


  2、可观性


  “星子灯”在舞蹈过程中,星光灿烂,气势浩大,气氛热烈,十分可观。


  3、艺术性


  ①集舞蹈与音乐于一体;


  ②舞蹈动作队形丰富;


  ③各种舞蹈造型美观;


  ④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艺术特色。


  4、程式化


  经六百多年的不断完善,已形成了一整套程式,内容丰富。


  5、民众性


  参与演员广泛,每逢中秋在醴陵东乡家家户户都可参与。

 

  “星子灯”的价值:


  1、艺术价值


  “星子灯”属龙舞中的一种,是地道的民间舞蹈,但它又独立于龙舞,在舞动中十分可观,它运用了中国龙舞中的一些特点,依据自己地理环境的特点,独创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2、历史与现实价值


  它的起源是以祛病祛瘟为主要作用,后来发展到成为人们娱乐的手段方式,在此基础上,鞭炮研究者们,通过这种方式,研究出烟花,成为现代烟花最早的原始形态。


  3、民间认同价值


  祛瘟后,人们认为可以作为一种娱乐工具,为人们带来欢乐,在节假日或集镇庙会进行表演。于是被人们所认同,便传入到浏阳、攸县、株洲县、江西萍乡等地,当地民众争相效仿,流传至今。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31-28632006